邛崃公安打造南宝山景区旅游警务模式

  
2024-06-27 14:59:44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曾昌文

今年以来,邛崃市公安局大同派出所严格按照“深耕善治”工作要求,结合“一所一品”建设,持续推动警务前移、服务延伸,全力打造南宝山景区旅游警务模式,全面护航全域旅游发展。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由属地政府、景区管理方、文旅、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参与的常态化联席会议制度,借力相关职能部门资源,在旅游区路口设立醒目的防火宣传警示标牌和安全指示、警示牌,定期对景区旅店业等行业场所开展治安检查,督促实名登记制度、安装视频监控探头,拓展景区视频监控覆盖面,规范场所经营秩序,确保游客放心旅行、开心赏景。


规范景区交通秩序。根据景区夏季高峰期人多、车多道路拥堵实际,与景区管理方签订《道路安全承诺书》,引导景区工作人员主动参与协管交通秩序,加强“部门联勤”“警企联动”,将警力摆布在景区重点部位、路段实施人工诱导,采取平峰巡逻管控,高峰(节假日)延时执勤的勤务管理模式,加大巡逻密度,强化对重点管控路段的管理力度,未发生一起长时间交通拥堵现象,确保景区道路通畅。

常备应急队伍。根据景区特点,以派出所民辅警为骨干,以景区工作人员为主体,借力镇村干部、网格员、劝导员等力量,组建一支成建制“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景区常备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加强日常急救、救生、救援等日常基础技能训练和演练,遇防汛、地灾高危期24小时应急值守。今年以来,未发生一起游客因地灾而发生的滞留事假。

延伸排查触角。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建立“社区民警—村干部—治安信息员”三级信息搜集体系,定期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排查矛盾纠纷,并及时调处化解;对较为复杂的矛盾纠纷,借力游客服务中心、法律援助中心因情施策,分类化解。同时,倡导“警民对话”“警企对话”,广泛征集意见和建议,有效减少矛盾纠纷存量、控制增量。今年以来,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件,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景区内,将不稳定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阶段。

多部门联合调处。针对景区涉旅矛盾纠纷多的特点,丰富化解涉旅纠纷手段,根据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召开联席会,及时协调镇政府、景区管理方、市场监管、文旅、村干部、法律工作者共同调处化解,快速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今年以来,共受理涉旅矛盾纠纷2件,调解成功率为100%,未发生一起游客投诉信访案件。

编辑:谢梦吟   校对:何盈巧   审核:周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