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两年半,宜宾三江中心法务区服务标的总额约245亿元(附典型案例)

  
2024-06-25 14:56:38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李丹

记者近日从宜宾三江中心法务区获悉,该法务区从2021年12月9日正式运行以来,已累计办理各类案件4.6万件,接受各类市场主体法律咨询3.5万件次,参与重大行政决策咨询500余件次,帮助解决企业需求9800余件次、化解纠纷3600余件,承办各类民商事案件8700余件,代理律师、公证、鉴定、仲裁2万余件,侦办侵犯五粮液知识产权案件65起,办理涉案企业合规案件26件,服务标的总额约245亿元,示范带动效应加速释放。


宜宾三江中心法务区

宜宾三江中心法务区是全国地级市首个集法律服务、审判执行、法律监督、法治实践为一体的现代法务集聚区。法务区总规划面积3.25万平方米,现投入使用1.75万平方米,已入驻宜宾三江商事法庭、宜宾法院执行指挥中心和川南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中心、宜宾市仲裁委等法律服务机构23家,初步形成“审判执行两院四庭两中心、法律监督一窗口三平台、法律服务一心多能”的空间布局和“六个法务”功能配置,常态化为市场主体提供“平台+专家”“线上+线下”“派单+领办”一体化精准服务。法务区建设的“智慧法务”云平台目前已引入省市939家企业、188家法律服务机构和12所高校线上入驻,形成线上线下“一站式”法律服务综合体,逐步形成具有宜宾特色的法治集成服务体系。


宜宾三江中心法务区助推高质量发展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进会       


实行法务“中心制+片区制” 成立5个重点园区法务片区

记者了解到,宜宾三江中心法务区以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金字招牌”,紧紧围绕“川南法律服务高地和长江上游区域法律服务中心”的目标定位,以市场主体法治需求为导向, 打造高端法务,实现集中服务,出台全市优化法治营商环境24条措施、政法系统服务保障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建设19条措施、公安机关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36条措施,助力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目前,宜宾三江中心法务区已与天府中央法务区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北海仲裁委建立仲裁合作机制,依托宜宾市法学会、在宜高校法学院打造法务实践集合体,助力白酒知识产权保护。同时,建立法务“中心制+片区制”,成立宜宾高新区、江安县经开区、高县月江经开区、兴文县空铁新区、屏山县纺织园区等重点园区法务片区,确保高能级法务机构、资源、人才既能聚集起来,功能作用又能辐射出去。


宜宾三江中心法务区智慧法务平台

据宜宾三江中心法务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法务区正全力抢抓全市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创新研发的“智慧法务”平台深度集成在线问法、司法存证、法治辅导等15项大功能48项子功能。“智慧法务”自运行以来,已注册用户2000余个,访问量达3万余次,为企业提供线上法律服务369件次,流转办理涉企法治服务工单260件,按期办结率100%,实现法治服务“一网通办”。

宜宾三江中心法务区相关典型案例

赔偿金额全省同类案件最高

五粮液集团公司诉林某、储某、蔡某侵害商标权纠纷案

商标是企业信誉的象征和产品品质的保障,是重要的知识产权。

2015—2020年期间,林某为牟取利益,从他人处大量购进假冒五粮液等品牌白酒,加价向青海西宁200余家超市销售,储某、蔡某为其提供帮助,经鉴定林某共收取假酒款项1000余万元。

该案侵权时间长、数量大、范围广,严重损害五粮液公司知识产权和市场秩序。宜宾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判决三被告赔偿五粮液集团公司经济损失1050万元,为至今全省同类型案件中判决赔偿金额最高的案件。

该案裁判显著提高了侵权人侵权代价和违法成本,形成了强力震慑和警示,对有效遏制近年来白酒知识产权侵权突出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涉案金额1.2亿元

“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订制调解”化解重大合同纠纷

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知名权威、专业过硬、经验丰富,在商事纠纷化解中具有显著优势。

在一起涉案金额高达1.2亿元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中,江安县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站考虑到该案标的金额大、法律关系复杂、争议分歧多等实际,在取得当事人同意后,创新使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订制调解”模式进行调解。

调解过程中,工作站通过由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作为调解员,纠纷当事人“订时间、订方式、订人员”的方式,围绕当事人个性化需求设计纠纷整体解决方案,让当事人从“抵触”变“接受”、从“烦心”变“舒心”、从“质疑”变“信任”,成功引导当事人达成调解、化解纠纷,以低成本、高效率维护了企业合法权益。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检察院启动企业合规整改并依法酌定不起诉

合规的税务筹划对企业健康发展和维护税收秩序具有重要的作用,宜宾某工程公司只顾“眼前利益”,在逃避纳税义务上动起了“歪脑筋”。

2020年8月,宜宾某工程公司为增加公司进项少交税款,与遂宁某化工公司虚构交易和转款回款,并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记入进项抵扣税款,造成国家税收损失19余万元。

承办该案的高县检察院坚持办案与治理并重,依法对该案启动企业合规整改,督促企业健全管理制度、补缴全部税款,四名犯罪嫌疑人经教育后全部认罪认罚,后依法作出酌定不起诉决定。

化解合同僵局

法院裁判体现平等保护市场主体、能动司法理念

企业间的大标的承揽合同,通常履行时间长、投入巨大,合同履行中易产生争议形成僵局,进而演变为企业经营危机。

该案中,宜宾凯翼汽车有限公司委托长沙某机器人公司进行生产线改造,项目虽正式交付使用,但部分节点未达设计要求,双方对于问题的处理争议不断,分别就进度款、违约金诉至法院。

宜宾市翠屏区法院根据案件事实、兼顾各方利益,在依法支持凯翼公司违约金诉请106万元。并在预留保证金、质保金后,判决凯翼公司支付进度款557万元,充分体现了平等保护市场主体、能动司法的裁判理念,有效化解合同僵局并推动企业继续履行合同,对同类案件的审理具有示范意义。

从“0”到63%

“无产可破”的餐饮公司实现“重生”

“无产可破”是当前制约债权实现、阻碍破产审判实质推进的重要因素。

宜宾某餐饮公司是一家小微餐饮企业,因经验管理不善导致拖欠职工工资30余万元。经仲裁、诉讼,进入执行程序后发现无资产可供执行,职工通过“执转破”申请破产清算。经调查核实发现,3名自然人股东未实际缴纳注册资本,若裁定进入破产程序,将依法追缴拍卖股东资产。

考虑到股东虽经济困难,但公司尚有发展可能。为平衡各方利益,法院和破产管理人多次动员股东积极清偿债权,引导推动破产程序转入和解,最终促成双方签订了和解协议,将债权清偿比例从原本破产清算状态下“0”清偿率提升至63%,职工大部分工资得以兑现,同时也给企业争取到“重生”机会,实现“一案多赢”的良好效果。

编辑:贾知若   校对:何盈巧   审核:周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