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瑶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郭建民
近日,由自贡市大安区委政法委牵头打造集区综治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信访接待中心、诉源治理中心、12309检察服务中心、公安信息信访调解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劳动纠纷联处中心、应急联动中心、文旅法务中心等为一体的一站式“调解超市”,已正式“开展营业”。
坚持“规范化”建设,打造一心多能“主阵地”。大安区针对行业壁垒、信息孤岛、调度瓶颈等现实问题,投入专项资金200余万元、集中办公场地1000平方米,由区委政法委牵头将区综治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11个中心融合建成“综治中心”,设置群众接待、矛盾化解、法律服务、网格服务等8大功能板块,全面升级区级社会治理“前线指挥部”。15个镇(街道)以区中心为样本,全面启动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121个村(社区)因地制宜,建设村社区综治中心,搭建区、镇、村纵向贯通的社会治理综合体。充分发挥综治中心核心作用,整合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法学会、人社、信访、应急等职能部门资源力量,打造以中心为“火车头”作用,多部门(单位)同轨并行的“高速列车”,以矛盾风险收集研判、化解处置为牵引,以法律服务、政策咨询、心理疏导、纠纷调处为抓手,着力核心流程再造,全面凝聚社会治理合力。健全综治中心组织架构,派出所、派出法庭、司法所、综合执法等部门派员入驻综治中心办公,形成一体运作的整体合力。组建网格员、治安巡防、应急处置、矛盾纠纷调解、法律咨询服务、平安志愿者等队伍,积极开展矛盾纠纷联调、社区服务联建、社会治安联防、行政执法联合、基层平安联创、应急处置联动等平安建设。打造联情指挥室(核心数据研判区)为综治中心的大脑中枢,严格按照涉密区域管理。整合4套非涉密政务信息系统,3套涉敏感数据系统,在严格确保数据安全前提下,形成“多网”融合格局。依托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挖掘分析、清晰比对、智能筛查。已导入公安接处警数据、矛盾纠纷调处数据、家事法庭案件数据等关键数据2000余条,建成核心数据库,通过增加信息源的感知收集,不断扩容“数据池”,为平安形势分析、突发事件应对、矛盾纠纷化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等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
坚持“实体化”运行,畅通解纷止争“主渠道”。该“调解超市”建立了与上级单位以及区党委政府值班室、110报警服务台、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舆情中心等多渠道信息互通机制,全口径收集部门报送,镇村网格报告,社会面反映的情报信息,“数据清洗员”对此进行复核比对,筛选出有效信息。研判专班对有效信息细致分析,从中提取涉矛盾风险隐患信息,在依托数据库对涉事当事人全背景信息进行精准画像基础上,制定“四色四单”机制(从高到低划分为“红色、橙色、黄色、蓝色”四个等级,风险提醒清单、风险督办清单、风险移交清单、风险问责清单构成的“四单”机制)确保矛盾纠纷各方责任的落实。将社会心理咨询师、文化教育卫生专家、社会工作者以及懂法律、有专长人员吸收到调解人员中来,建立24人的调解专家库,专门调解疑难案例。选派196名政法干警、15名律师下沉到网格,积极参与所在网格的法律宣传教育、法律咨询服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法治保障。调解专家和“三官一律”参与调解纠纷300余件,化解矛盾100余起。2023年平安建设群众满意度测评结果为全市第一。
坚持“制度化”治理,奏响平安大安“主旋律”。大安区创新建立综治中心业务办理流程,采取“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流办理、结果及时反馈”的运行模式,明确首问责任制,由中心大厅及各入驻中心受理群众服务接待工作,对属于自身职责范围的,在及时办理的同时向中心备案登记,对不属于自身职责范围的,应及时反馈中心进行分流交办。实行“人员通岗化、一窗多业务”,对线上线下来访统一登记受理,及时分流交办,推动矛盾纠纷受理高效化、便利化。今年以来共接待群众来访85批276人次。推行“点餐式”“配餐式”“送餐式”调解方法,对普通矛盾纠纷,按照群众“点单”,调解员“上菜”方式,开展个性化解纷;对涉及多部门职责等复杂疑难矛盾纠纷,确定牵头单位、配合单位进行联合调解、妥善化解;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矛盾纠纷,邀请调解专家,组建化解专班攻坚化解。区委将矛盾解纷排查化解成功率、纠纷万人成讼率、重复信访等核心指标,纳入平安大安建设考评体系和党政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坚持“日跟踪、周通报、月研判”,每日对各服务窗口事项办理情况检查督导、跟踪问效;每周对各服务窗口调解成功率、调撤率、群众满意度等进行通报讲评;每月分析研判矛盾纠纷形势任务,形成书面报告,反馈相关部门,推动源头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