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周夕又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这是天回派出所民警“老杨”杨世明谨记于心的一句话,也是他日常工作的写照。
从“战线”到“一线”,从“军营”到“警营”,退伍后的杨世明扎根金牛区天回街道土门社区,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贯彻人生格言,诠释忠诚担当。
入党27年,入警17年,现任天回派出所四级高级警长的杨世明,曾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获个人嘉奖11次,2020年被授予“成都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2021年护旗行动中被分局表彰为“治理标兵”,2022年被评为“金牛区最美退役军人”。
成都大运会期间,杨世明带伤坚守在辖区治安工作第一线,以脚勤、手勤、嘴勤,守心、守信、守柔,深入社区、深入群众、深入店主,做到“三勤三守三深入”,用“藏青蓝”书写为民情怀,以将心比心当好服务群众的贴心人。
“三勤”拱卫大运“后方”
作为城中村,占地2.37平方公里的土门社区,90%以上都是外地人购地建房,房主人基本不在此地居住,可以说是金牛区最复杂的城中村,流动人口多、治安环境复杂,工作难度高。
为做好社区治安防控,杨世明把老民警的言传身教和自己十几年摸爬滚打得出的经验,总结出社区警务人员“三勤”工作法:“用脚勤、手勤、嘴勤来和群众打成一片,把脚印印满社区每个角落。”就这样,他一步步从“杨警官”走成了“老杨”,走进群众心里,走出“平安”二字。
人熟了,话就好说,活也好干。成都大运会期间,杨世明每天走街串巷,遇到熟络的人就和他们唠叨一阵,“看到陌生人要留意,遇到突发事件要及时报警,多关注身边不正常的事,办好大运会,我们老百姓面上也有光嘛。”
大运会前夕,杨世明发现辖区有个打着“为人民服务”的名头的一非法志愿者组织,成员近200人左右,白天统一授课,业余时间为辖区群众做一些公益活动。“他们看似有组织有纪律,但这些人员来自全国各个地方,其中有人还涉嫌传销非法组织,曾受到公安机关的处理,而且说自己‘为人民服务’,从来不收取任何利益,他们经济来源又从哪里来呢?”
杨世明觉得情况没有那么简单,于是他和周围群众打好招呼,发挥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功能,一边继续收集情况信息,一边向上级报告,最终通过多次协调会,成功将该组织劝离,杜绝不稳定因素存在,确保大运会“后方”的安全稳定。
“三守”延续铁血“军魂”
退伍17年,杨世明虽解戎装,但军魂犹在。从“军人绿”到“警察蓝”,他像一颗螺丝钉,坚守在平安守护“一线”,延续着刻进骨子里的军魂。
“救人要紧,我们赶快!”2021年12月,冬风瑟瑟,河水凛凛,金牛公安分局接到群众报警称:一女子在河边哭泣,已翻出护栏。杨世明和搭档赵珍勇接警后迅速前往现场,那时,女子已跳入河中,河水没过胸前。见状,杨世明纵身一跃,牢牢环抱住挣扎的女子往岸上拖拽,将女子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这一跃,让杨世明成为城市的英雄。他事后回想起来,当时面对冰冷刺骨的河水,心中竟然没有一丝的恐惧和退缩,那一刻支撑他“跳河救人”的信念,不是当英雄的冲动,而是军人刻进骨子里的责任与担当,是与群众日夜相处中被浸润的善意与温暖。
今年7月,正是大运安保攻坚时期,杨世明的右手却不慎受伤。为了不耽误工作,他坚持带伤上班,并在同事要求他休息时倔强地表示,“右手做不了的事情左手可以做,动不了手还可以动口,动脑子嘛!”就这样,成都大运会期间,土门社区多了个挂着绷带,边走边“点赞”的杨警官。
虽然社区工作,接触的人员、服务的对象时常在变,但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始终是一个不变的主题。服务好群众,守护好大运,杨世明觉得一个合格的社区警察,还需要做到“三守”,即守心、守信、守柔,坚守初心、言出必行、以柔克刚。为此,杨世明时常带着生活必需品去看望社区里那位没有子女、生活贫苦的杜大爷,为他修缮老旧房屋,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用数年如一日的关怀,为他照亮一盏“心”灯,让自己成为杜大爷的精神依靠。
“三深入”浸润社区“热土”
在土门社区的13年,杨世明早已把自己当作这里的“村民”。“有事找老杨”也成了土门社区一句口口相传的“密语”。作为一名社区民警,杨世明扎根基层,通过深入社区,深入群众,深入店主的“三深入”工作法,将脚印印满社区每个角落。
通过“线上+线下”同发力,线上建立12个警网融合便民服务微信群矩阵,每周在群内通报治安要情,24小时零距离为辖区居民提供咨询服务;线下密切联系辖区群众和单位,吸纳辖区离退休老人、治安积极分子组成40余人的义务巡逻队,并联合社区不定期开展法治讲座,构建警民共建平安格局。
从不理解到支持,土门社区在群众的共治共建中逐渐变得井然有序,辖区涉诈警情持续下降,邻里关系愈发和谐。
平安金牛的幸福篇章,每个人都是书写者。当群众需要时,它写在寒冷刺骨的河水里;当大运需要时,它刻在步履不停的脚印里;当社区需要时,它融在纵横交错的街巷里。
时光的打磨,积攒了岁月痕迹,沉淀了为民情怀。从警多年,杨世明的总行程早已超万里,处理群众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远不止千件。也正是有如杨世明这样的社区民警处理着千丝万缕的社区警务工作,才成就出千家万户群众的笑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