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藏蓝警营里的“热血女侠”,故事还在继续……

  
2024-06-17 15:57:22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赵文 李季 省监狱管理局供图

2024年是世界献血者日20周年,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四川省血液管理中心(成都市血液中心)联动川观新闻,发起“感谢有您,2004-2024”——四川无偿献血十大热血故事征集。经过联合审核,6月13日,川观新闻发布四川无偿献血十大“热血故事”,崇州监狱民警王萍的故事成功入选。

在此之前,她已是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个人奖成都市唯一获得者,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获得者,曾5次记嘉奖、2次记三等功,是四川监狱深蓝志愿服务队伍中的先进典型。

165次6.9万毫升

无偿献血成为她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2002年,王萍响应监狱号召,完成了人生第一次无偿献血,当时她便决定:以后会再来,还会常来。此后,每两次献血必须间隔的时间一满,王萍就到崇州城区献血。


“那时候大家了解信息的渠道只有报纸和电视,所以我爸妈就总担心我的身体会不会因为献血出问题。”为了证明献血不会影响健康,也为了保障血液质量,她坚持每天步行10公里、每周跑5公里,体检时各项指标都很正常。

22年来,王萍累计捐献全血23次、9000毫升,相当于一个成年人血液的2倍;捐献成分血142次、246.5个治疗量,累计6万毫升,并登记成为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用热血为他人带去希望,已经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

一个人带动一群人

平凡的他们“闪闪发光”

王萍明白,光靠一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她决定把更多志同道合的爱心市民汇聚起来。

由“低调”的默默奉献,到“高调”的鼓舞动员,她自建崇州“热血侠”爱心交流微信群和“萍果来说”微专栏,为群友讲献血那些事儿,自建“跟着萍果去看看”微信公众号分享献血者的故事。在王萍的影响和带动下,她的女儿把无偿献血作为自己的成人礼,还有数千人加入了这支无偿献血队伍。


在她的倡议下,崇州监狱成立“琴鹤深蓝”志愿服务献血小分队,捐献“热血”总量已达9万毫升,志愿服务超2000小时。从一个人到一群人,涓涓细流汇聚成爱的长河。

一张证书、一个“儿子”

扶危济困的方式不止于无偿献血

一次机缘巧合,王萍接触了公益律师这个职业,让她萌生了参加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念头,感到精力比不得年轻人的她为了心无旁骛地准备这被称为“天下第一考”的考试,卸载了手机里所有的娱乐软件、关闭了微信朋友圈和消息提示,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2023年,她成功通过了考试,在参加深蓝志愿服务时又多承担起了一份责任——用专业的法律知识帮助群众。

2017年,王萍开始用捐献血小板的交通误工补助资助崇州市一名家境困难的学生求学,后来,对他的关心与帮助更是落在了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王萍的影响下,这个孩子逐渐阳光开朗,成绩也突飞猛进。“等满18岁,也要把第一次无偿献血作为自己的成人礼。”这个念头深深地扎进了他的心底。王萍同样感到高兴,“感觉自己多了一个懂事的儿子。”


用热血诠释警徽荣耀,用微光注入生命希望,她是众多忠诚奉献的监狱人民警察之一,他们一路坚持,用自己的努力,点燃新时代雷锋精神的平凡温暖之光。

编辑:谢梦吟   校对:何盈巧   审核:周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