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杰 四川法治报-法治四川新闻客户端记者杨棕贤
走进雅安市荥经县龙苍沟镇万年村,大熊猫标识、大熊猫雕塑随处可见,作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社区门户,龙苍沟镇万年村按照荥经县大熊猫国家公园“圈层发展”模式,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思路,持续深挖大熊猫IP内涵。现如今,“貊貊”成为雅安荥经县重点打造的大熊猫独特形象IP,由此,与“貊貊”相关的一系列项目,共同组成了一座充满熊猫元素的“貊貊家园”。貊貊家园”包括貊貊走廊、貊貊世界、貊貊空间、貊貊学校、貊貊星球5个家庭成员。
“貊貊走廊”全长3.3公里,以大熊猫、鸽子花两大荥经“国宝”800万年的守望相惜为灵感,依次设置了相遇、相守、相望3组大型主题雕塑。
“貊貊世界”以熊猫作为中国文化载体向世界展现开放、包容、创新理念,通过多组雕塑展示大熊猫走向世界的过程。
“貊貊空间”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的展示窗口、发展名片、科普基地,也是非常具有特色的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和大熊猫文化为主题的沉浸式展馆。
“貊貊星球”是大熊猫国家公园青少年活动中心,也是全四川省面积最大的沉浸式互动体验场所。
“貊貊学校”着力于打造成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学术交流中心、实训基地、5星级标准的会议中心,建成后将成为大熊猫国家公园首个集培训、实践、创新于一体的干部培训基地。
在打造大熊猫专属形象的同时,当地也在思考如何讲好熊猫故事、发展熊猫产业。
“熊猫放归基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四川大相岭大熊猫野化放归研究基地(以下简称大相岭放归基地)坐落于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马草河和三岔河区域,海拔2400m,是大相岭山系大熊猫种群分布的核心地带,每年11月底到次年3月底为大雪封山期,年降雨量1200~1800mm,属亚热带高山山地气候区。植被类型有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寒温性针叶林和高山灌丛,分布有八月竹、冷箭竹等大熊猫主食竹,山势、山形较为复杂,水源丰富,是理想的大熊猫栖息地。
大相岭放归基地总建筑面积5439m2,分为科研办公区、野化适应区。科研办公生活区设有大熊猫宣教中心、科研楼、实验楼、管理中心、生物多样性监控中心及临时圈养场等。野化适应区占地3000亩(200公顷),由大熊猫兽舍、野化训练场和野化适应圈(包括2个小圈、2个大圈)组成,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大熊猫野化训练基地。
据该基地巡护员付明霞介绍,在保护大熊猫的同时,也保护了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内的其他珍稀动植物,这对于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熊猫村”助力乡村振兴,共建美好家园
近年来,雅安荥经龙苍沟镇发展村抢抓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重大机遇,通过实施“园地共建三个转变,“两山”实践低碳发展,”逐步建成集自然教育、休闲、娱乐、特色美食等于一体的大熊猫国家公园民宿第一村,走出了一条业兴、家福、人和、村美的幸福发展路。全村的森林覆盖率达到97.5%,位居全省第一,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达到每立方米2W到8W个,素有天然氧吧之称。
发展村立足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建设,划定“核心保护圈、一般控制圈、功能承载区”三大圈层,其中核心保护圈是人退猫进,在大熊猫野化放归基地,主要搞生态保护;一般控制圈是人猫共生,以大熊猫国际森林探秘学校主,主要做生态研学;功能承载圈是人猫共享,熊猫民宿村,主要发展民宿产业。
目前,熊猫民宿村已建成65家民宿示范户,年接待游客40万人次。搭建“熊猫民宿联盟”平台实施线上推广和网络销售。2022年实现接待游客30余万人,实现旅游收入2.1亿元,人均收入2.2万元,助力乡村振兴开创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