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乐山市自创建全国第1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以来,坚持以区域特征为指导方向,以自治强基为根本手段,创新推行了一大批具有市域特点、地方特色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有效破解了社会治理中的难点与痛点,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市域社会治理正逐步走向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
黄湾镇探索民宿治理新模式
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势陡峭,风景秀丽,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近年来随着旅行观念和旅行消费形式的转变,特色民宿炙手可热。峨眉山景区周边的民宿在短时间内如雨后春笋,就是在民宿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滋生出许许多多的问题,由于门槛底、投资乱,近年来造成了诸多社会治理隐患。据当地民宿业主王志兵回忆:“几年前,镇上民宿业主都是各干各的,互相恶性竞争,行业混乱。”峨眉山市黄湾镇党委委员、政法委员罗江说:“黄湾镇的民俗风也吹来了消防安全薄弱的不正之风,游客、民宿业主、原居民常常发生矛盾。
2020年11月,“峨眉山市黄湾民宿协会”正式成立,首任会长石琼英告诉记者:“协会成立后,采取‘社区党委+民宿业主’的模式,不仅建立了线上统一管理平台,规范了行业标准,还有效提高了服务水平,增加了游客满意度。
政法力量主要提供指导服务,做好引路人的工作,在后续工作中也将不断引导民宿协会实现自我管理、自我规范。峨眉山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李嘉介绍说:“目前峨眉山景区法治服务点就设在黄湾镇,紧邻民宿协会,驻点的法官、检察官、民警、司法助理员、律师及网格员可随时为协会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等法治服务和保障。”
目前,黄湾镇的治安防控体系已对辖区内所有民宿全覆盖,峨眉山法院也已在黄湾民宿协会设置“云上金顶”法官解纷工作室,一套联动化社会治理体系正在逐步建立。据协会数据显示,民宿协会成立以来,已处理各类投诉130余件,开展各类督查4000余次,有效推动了当地社会现代化治理,辖区内民宿行业蓬勃发展,合法经营、依法纳税蔚然成风。
井研县搭建民主协商新平台
集益镇是远近闻名的柑橘大镇, 2.8万亩绿油油的柑橘林迎风而立,一望无边。集益镇界牌村,矗立在“柑橘海”之中的几栋青砖瓦房分外亮眼,屋外的墙壁中,数个柑橘卡通形象点缀其中憨态可掬,特别是瓦房上“有事来协商”几个大字格外惹人注目。集益镇党委委员、政法委员徐鹏指着眼前的几间瓦房介绍说:“这就是我们界牌村的‘说事堂’,村里的大事小事,都在这里商量讨论,无事的时候,这里又是村民闲话家常的好地方。”
2020年,界牌村荣获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并获得奖补资金60万元,如何使用好这笔资金,更好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村民们意见各不相的,有的村民希望修建养殖场,有的希望安装路灯,为了充分民主协商,村委召集大伙到‘说事堂’充分讨论,最后商议的结果大家也都非常满意。
距离界牌村不远的宝五镇三教村,这里的“说事堂”也见证了不少村民“当家做主”共同议事的场景。因为当地养鱼户较多,所以养殖户和村民间常常因养鱼产生的废水问题发生矛盾,经过镇、村多次组织政协委员、村民、专家一起协商议事,最终建成三教村尾水治理湿地,从源头上解决了困扰养殖户、村民的养殖废水处理问题。
记者走访了解,井研县本着就近、就地、就事、就便原则,按照有场所、标识、组织、制度、氛围“五有”标准,因地制宜、一室多用搭建各具特色的镇村协商平台。目前全县已建成县级协商议事厅1个、镇街协商议事室15个、村民‘说事堂’23个,初步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协商体系。同时,组建协商议事专家团队,形成智库团队,为群众出谋划策、分忧解难。
现如今,“有事来协商”新模式不仅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效推动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事情由群众提、村民议、多方商、大家决,村民参与村级事物的热情不断高涨。
市中区释放志愿服务动能
2022年清明时节,正值烧香拜祖,在乐山市市中区大佛街道鞍山村的一条村道上,记者见到了几位值守检查点的叔叔阿姨。他们每人的手臂都戴着“森林防火”的袖标,并对着每一个过路行人及车辆进行登记劝导。
据大佛街道鞍山村支部副书记卢艳丽说,这群团队不一般,他们都是鞍山村60岁以上老人自发组成的志愿队伍——“四老组织”,这个组织最初是因乐山大佛而组建的,目的是为游客提供咨询与指路服务,而随着时间推移,他们的队伍不断壮大,所干的事也宽泛了起来,鞍山村充分吸纳这支志愿服务力量,使他们不仅发挥劝导指引作用,还组织他们参与到村级治理中来,比如森林防火、普法宣传、纠纷调解、环境整治等等,不断提高志愿服务队伍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服务中的作用。
峨边彝族自治县吹起移风易俗新风尚
“德古”是在彝族中德高望重、具有较高调处能力的民间调解员。“德古”是彝族家族之间世世代代的“和平使者”。近年来,峨边彝族自治县大力推行移风易俗,“德古”在解决当下彝族同胞矛盾纠纷和引领文明新风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峨边彝族自治县还成立了民间团体“德古协会”,选拔优秀“德古”调解员53名,制定了《德古调解工作管理办法》,将彝族习惯和“德古”管理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形成具有人民调解性质且符合彝区实际、具有彝区特色的调解法——“德古工作法”。“德古”依法参与民事调解,在主持家支事务、治理“双高”(彝族婚嫁“高聘金、高礼金”)、教化社会风尚、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彝区社会治理中走出一条创新之路。近三年来,“德古”调解工作成绩显著,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675件,化解成功662件,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有效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维护了基层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峨边彝族自治县司法局副局长吴兴华介绍:“‘德古’不仅是人民调解员,同时担任着‘义务普法员’‘法律援助联络员’‘社区矫正志愿者’等角色。‘德古’通过调解矛盾纠纷,向人民群众宣传法律、社会主义道德和民族政策,对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彝区和谐稳定,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乐山市自创建全国性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以来,不断迸发新的活力与生机,治理成效显著,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不断增加。在未来,乐山政法委依然将持续推动社会现代化治理同基层实际相联系,努力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乐山市委政法委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