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文渊 唐玉饶 四川法治报-法治四川新闻客户端记者 唐万贵
凉山州冕宁县,奇峰叠岭,沿着山路盘旋而上,就只听得肃杀的风吹地树叶窸窣作响。弯曲的路越走越长,密林深处,一道道橙色身影正在林间来回穿梭,与青翠挺拔的云南松融为一体。
据了解,凉山州森林消防支队基于西南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多发情况,聚焦综合应急救援职能使命任务,积极适应“全灾种、大应急”任务,在2月份便将全体消防救援人员拉到冕宁县,利用野外实战化研训时机,组织队伍大力开展灭火实战课题研训,通过革新理念、破解难题,推动专业训练更加贴近实战需求。
该支队紧跟队伍建设需要和任务需求,始终将装备建设作为战斗力生成的重中之重来抓,随着支队配备了一系列新特装备,逐渐形成规模体系,只有充分发挥新型装备作用,尽快了解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才能形成战斗力。
四川地貌复杂、地形多样,以川西地区最为突出,每年防火期内森林火灾相对较多,尤其是山高林密,扑救森林火灾相对困难,这对队伍遂行任务提出了考验。在此背景下,该支队前置到凉山州冕宁县,着眼实战化环境重点围绕新特装备实战运用和多泵协同远程输水灭火课题开展实战化训练,重点研究实战环境下多样化水泵装备协同配合,着力攻关解决传统灭火技能弱化、新型装备研训不足和以水灭火能力不强等问题。
此次实战化训练,该支队模拟冕宁县突发森林火灾,现场刮起4级大风,“林火”被吹飞形成新“火场”,超2公顷的“火场”面积和1500米的“火线”,训练现场气氛紧张,随着“林火蔓延”,该支队迅速利用卫星便携站、单兵图传等应急通信手段,综合热成像无人机、多功能手持红外望远镜、便携式气象监测仪火场勘察报告,进行可视化调度,组织开展火情会商研判。
训练中,该支队利用轻型快反森林消防水车,堵截遏制火线向村庄蔓延,调集大功率水罐消防车为前方不间断供水。遇到难接近、点烧难凑效的火点、烟点时,地面扑火队员及时通报坐标,工业无人机负载着灭火剂直奔火头,从空中压制火势,地面扑火力量乘势扑打,一举歼灭。
经过艰苦鏖战,模拟“火场”最终实现“无烟点、无气、无明火”,“火场”转入看守阶段,救援力量有序撤离。
在训练现场,针对川西地区普遍山高坡陡灭火救援难度大等情况,该支队充分发挥新特装备效能,避免了非战斗减员。对救援力量难接近的火头、峭壁悬崖索降有隐患等情况,该支队使用卢森宝亚森林消防水泵,利用该水泵大功率的特性远程压制火头、降低温度,为抵近灭火创造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现场还利用工业无人机负载干粉灭火罐和水基(泡沫)灭火罐直抵陡坡深沟、悬崖峭壁等特殊地形扑灭火点和烟点,降低风险隐患。
“此次野外实战化训练既是巩固拓展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成果,又是对支队森林草原防灭火能力的一次综合提升。”该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每天对当日的训练情况进行复盘,进一步总结经验、查缺补漏,不断提升信息化条件下森林草原火灾应急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