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青春有了警号,他们就把忠诚融入了血脉;自从头顶闪耀着警徽,他们就把满腔的爱给了人民。岁月苍老了容颜,却苍老不了一腔热血,也从未带走他们的坚守和忠诚。
他们从警几十年,默默耕耘着仁寿公安事业的每一寸土地,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安居乐业。时光荏苒,岁月如歌,他们在平凡的公安岗位上执着地坚守、默默地奉献。
警察节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的故事和感悟。
人物档案:许建峰,1963年1月生,1984年8月参加工作,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所干部,1990年1月从警。先后在刑警大队、龙正派出所、国保大队等部门工作,换了岗位责任心却一直未变。工龄38年,从警33年,他把一生最美的年华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公安事业。
警营回忆:【我印象最深的是当年在刑警大队工作的时候,办理“8.24”“6.16”等大要案件,和同事们一起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不分昼夜地开展走访、摸排、蹲点,在三伏天顶烈日战高温,夜晚防蚊虫斗酷暑,现在想起来,身上依稀都还能感受到大热天闷在车里、蹲在草里的那个滋味。虽然嫌疑人极其狡猾多变,但我和同事们带着“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好猎手”“越是困难越要向前”的精神,最终将多名穷凶极恶的嫌疑人悉数抓获归案,圆满完成了对党和人民许下的铮铮誓言,用实际行动维护了社会稳定、百姓安宁。】
从警感悟:【从穿上警服的那一天起,到即将脱下警服的这一刻,转眼已过三十余载,十分不舍,但是今生无憾。希望年轻的同志在学习好新知识的基础上,能够不忘初心,把前辈们用无数次实践积累的优良传统和经验传承下去,牢记党和国家人民的嘱托,恪尽职守,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人物档案:万里军,生于1963年2月,中共党员。1986年至今,“交通管理”伴随了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从基层一线到机关管理岗位,30余年的峥嵘岁月,他与时光一起,见证了仁寿公安交管事业的发展与成长。
警营回忆:【我自从警以来就一直从事交通管理方面的工作,30多个年头了,故事真的太多太多。作为一名“老交警”,我可以说是见证了我们仁寿交通管理事业的变化,见证了我们仁寿公安交警队伍的成长,从最初的体制变革、机构变化,到现在的新时代公安交通管理格局,我参与其中,也在其中成长。我先后在清水、文宫交警中队任职,后来也走上了机关管理岗位,既经历了机构改革时期一线的摸爬滚打,也有幸参与了交警队伍发展的谋划,创建平安大道系列工作取得先进荣誉,红塔模式成功经验得到高度评价,回忆起来,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变化”,我们交警队伍不断壮大,综合治理的工作模式,智慧交通的介入,让交管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作成效取得了飞跃式的提升………】
从警感悟:【回首过去,是怀念和不舍,展望未来,是希望和憧憬。我们这些“老警察”到了退休的年龄了,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继续在警营奋斗,希望我们的年轻同志能一直保持刚入警时的热血和干劲,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生活环境,乘上仁寿公安高质量发展的东风,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实现人生价值。等到即将退休时,回首过往,无愧于初心。】
人物档案:杨朝清,出生于1963年2月,中共党员,现就职于仁寿县公安局满井派出所。曾在部队服役的他,把部队的优良传统和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带入了警营,从警以来,他一刻也不曾离开过他热爱的土地和他驻守辖区的人民群众,转眼便是13年。
警营回忆:【我记得当年虞丞派出所成立初期,我们只有三个人,辖管7个村,50个经济社,2184户,8600余人,我们在没有警车的情况下经常步行下村、社,了解民情、掌握民意、倾听群众对辖区治安状况的意见、建议。从警13年来,辖区多次调整,先后并入陵阳派出所、大化派出所、黑龙滩派出所、满井派出所,不管合并到哪里,我一直坚守在虞丞警务点,坚守在一线,村里群众遇到困难都愿意直接打我的电话,我也是24小时随叫随到,尽最大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久而久之,我的电话就成了这里群众心中的“110”,很多村民常常亲切地称呼我“杨所长”。在村民心中虞丞就是有个派出所,大事小事都找我,所长们经常说,有老杨在虞丞要节约三个警力,这也是对我的鼓励和鞭策。还有人称呼我们虞丞是夫妻派出所,我在警务站值守,家属就帮忙煮饭、打扫卫生,但我妻子从无怨言,虞丞就成了我的第二个故乡,这里的群众人人都认识我,90%的人我都叫得出名字,知道房屋坐落在哪里,因此我热爱虞丞这片土地,热爱虞丞的人民,我离不开工作、生活30多年的虞丞。】
从警感悟:【还有20多天,我就要退休了,说真的,我还真不舍,真放不下这片土地,这里的群众。我还会常到虞丞走一走、看一看。再见了,虞丞所有关心、支持我的干部群众。在最后20天的从警生涯里,我定会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退岗不褪色!】
头顶国徽,肩扛使命。青年时追寻光,壮年时坚定路。人至暮年,誓言无声。时光荏苒,青丝变白发。额头上,留下岁月沧桑,回眸间,笃定毕生信念。广袤大地,薪火相传,苍穹之下,无悔忠诚。致敬,老民警!致敬为公安事业奉献一生的人!
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