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法治四川新闻客户端记者 俞阳
“110”不只是一串简单的数字,它承载着对人民的担当,是守护、是在群众危急时刻24小时的保驾护航。2023年1月10日是第三个警察节 ,向每一位初心如磐、履职尽责的人民警察致敬。
兰廷勇,男,56岁,中共党员,什邡市公安局情指中心指挥长。
戎装换警服,恒心守初心。从警三十余载,兰廷勇经历了军人—公安民警—基层所队领导—指挥长的角色转换,赤胆忠诚、公正严明是他不变的本色。近年来,因工作表现突出,兰廷勇被评为四川省公安厅“110工作成绩突出个人”、德阳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德阳市政法系统优秀法治副校长、德阳市公安局“优秀共产党员”、什邡市公安局“优秀带兵教导员”。
在党的二十大安保、疫情防控等重大任务中,兰廷勇主动驻扎岗位,发挥情指中心“大脑”的强大作用,他聚焦优势力量,依托“情指行”一体化机制,推动风控办、风控专班和属地派出所一体化、常态化运转,每日调度研判、梳理风险清单、盯办化解情况,抓实抓细风险防控工作,当排头、唱主角、争标杆,累计接警百余起,为群众答疑解惑260余人次,直接解决矛盾纠纷90余起,收到群众称赞表扬8次;集中调度街面巡防38次,有效防范风险隐患17个,调整警力部署14次。以“高等级、高效率、高标准”措施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有力保障党的二十大期间社会大局平稳。
在担任指挥长期间,兰廷勇严格落实各项队伍管理措施,学调度、学系统、学规范,小到传真收发、民调回访,大到报警处置、重大突发警情、案事件的调度,都有条不紊,同时他也虚心向业务熟练的同事请教,摸索掌握业务技能,还将自己多年来在派出所工作中积累的丰富基层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与大家分享交流,推动各相工作落实“快、精、好、细、实”。他常说:“做好一项工作,要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新的事物,充实自己,才能胜任工作,才能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中跟上时代的步伐。”他用十二分的耐心与细致,妥善化解涉疫纠纷60余起,解决群众困难求助330余件,为维护全区社会秩序平稳有序默默的付出着。
在服务群众时,他始终热忱服务、一心为民,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接到110求助电话,他就像知心老大哥一样耐心开导,让徘徊人生岔路口的少年迷途知返,让决心自杀的女孩重拾生活勇气。2018年以来,他累计接听群众报警电话11000个,形成派警记录4500件,答复群众咨询、求助553次,成功找回走失人员23名,劝阻解救欲自杀轻生群众11名,并多次接到群众来电表扬,用自己的真情真心换来了群众的安心放心。
“一尺见方接警台,真情接警时时在;爱满雍城尽职守,默默奉献不回头。”兰廷勇以“夙夜在公”的无私奉献,“功成不必在我”的豁达担当,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需,用“真心、耐心”换取群众的“安心、放心”,在平凡而又平庸的岗位上实现着他人生的理想追求,在公安这方舞台上书写着他的热血和忠诚。
杨华柳,女,33岁,什邡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警员。
不忘初心有担当,幕后警花别样红。从事接警工作的12年里,杨华柳始终忠实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至今累计接听公众各类报警求助电话3万余起,救助服务群众2万余人次,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实现了“零差错、零争吵、零投诉”。
“您好,这里是什邡公安110报警服务台,请问您有什么事?”“警察同志我的车在××路被撞了,需要帮助。”“你好,这里有人打架,快来......”这样的场景不断重复,数不胜数,面对一些政策咨询,她得倾其所有“墨水”;面对一些骚扰辱骂,她除了无奈依然要微笑面对;面对一些求助,她更要充当“心理医生”。
看似只是简单地接听电话和录入警情,实际上却像是无形的“输入神经”,能将警情传至公安局情指中心这个“指挥中枢”,安排警力及时出警,这个平凡的岗位承载着对每一位求助者的无限责任和使命。作为群众危难之际最信任的“陌生人”,杨华柳热忱服务、一心为民,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应急突发事件、家庭暴力、治安案件、邻里纠纷……每日需处理的警情多而繁杂,但她就像是“活地图”,将什邡大街小巷了然于心,只为报警人在说出事发地址的第一时间能更加快速准确做出判断,划分辖区,将警情以最快速度下达所属部门。
虽然110接处警工作没有侦查破案的紧张刺激,也没有缉凶抓捕的惊心动魄,但杨华柳认为,110报警电话就像是一条能救人于水火的“声命线”,每当因为自己的迅速接警让一个个可能转化成重大刑事案件的警情被及时控制,一起起电信诈骗得到有效阻止,一个个自杀及危重人员得到快速救援重获新生,都会让她感觉到自己的岗位责任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