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江市市中区公安分局城东派出所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牢牢把握“市区主战、派出所主防”实战化职能体系建设总要求,大力推进“三队一室”警务运行机制改革,通过做精综合指挥室、做专社区警务队、做强案件办理队,推动“打、防、管、控、服”各项工作,主动适应新时代派出所工作管理与服务的目标任务,努力做到基层实力更强,警务效能更高,服务群众更优。
政治建警,擎旗奋进铸牢忠诚本色
城东派出所以党建促队建引领“三队一室”警务运行机制同频共振,将队伍建设、综合指挥、社区警务、案件办理、水上救援作为检验党建工作成效的试金石,用实绩实效和人民满意检验派出所工作成效。
派出所注重在“三队一室”警务建设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落实“一岗双责”,实行所领导、党员民辅警三级“捆绑考核”。创新“红色走廊+红色书屋”“集中学习+主题党日”“线上推送+线下选编”“英模教育+反面典型”“开门纳谏+服务群众”等5+学习机制,全面激发党建引领“三队一室”警务建设成效。结合“六进六边”“百万警进千万家”等基础警务工作,延伸社会治理半径,拓宽社会治理渠道,提升市域治理质量,聚力打造“城东警务”品牌。
在新时代“枫桥经验”引领下,推动实现派出所领导、社区民警全部进入社区两委班子,共同参与社区事务决策管理,将社区警务高度融入社区党务、政务议事日程,将党建工作触角延伸至公安工作的最前沿,全面构建辖区警务政务共同体。结合本地实情深化构建以党建引领为“伞把”、公安机关为“伞柄”、多元力量为“伞架”、警务网格为“基座”的“伞状+警务网格”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引导“甜城义警”、治安积极分子407人,主动参与辖区治安防控。通过“楼栋会”“院坝会”等基层民主方式集民意、听民声。业务塑警,踔厉奋发体现时代特色
作为内江市首批省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该所深入贯彻落实部、省、市及分局“两队一室”建设工作总要求,着力打造“一所一品、一室一貌”,全体民辅警把学业务、强素质当做一种使命和责任,从根本上防止警务模式改革成果“虚化”、改革作用“弱化”和“三队一室”功能淡化。不断加强以综合指挥室为主导的指挥体系建设,打造智慧高效的派出所警务管理中枢,形成“指令-监控-执行-反馈”全闭环工作模式,实现警务与服务的良性互动,今年以来辖区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23%,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
社区警务队本着群众需要我服务,群众休息我巡逻的工作作风,紧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创新培育平安类社会细胞,及时收集上报各类社会治安信息。并积极适应安全稳定新形势,与辖区学校、企业、医院签订《警校共育机制建设方案》《警企联勤共建方案》等协议,在资源共享、机制共建、信息互通、工作互援方面实现优势合作。
改革创新,深化警务运行蝶变效能
突出问题导向,聚势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推动基层治理任务落地见效,持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创新建立“四先四早”工作机制,组建起矛盾纠纷情报网。针对辖区矛盾纠纷特点,派出所提出“预警在先,苗头问题早消化;教育在先,重点对象早转化;控制在先,敏感时期早防范;调解在先,矛盾纠纷早处理”的“四先四早”工作机制,整合社会综治力量,组建由“1名民警+3名辅警+N名义警”组成的“1+3+N”新型综治情报网络,开展矛盾纠纷的排查和调处工作,对辖区内疑难矛盾纠纷开展专项会诊,有效提高基层调解的管事率和矛盾纠纷的化解率。今年以来,主动摸排矛盾纠纷线索660条,化解655条、化解率99.24%,通过水上救援挽救轻生群众16名。
在“三队一室”中推出“24小时 警官在线服务”模式,社区民警主动加入小区业主微信群,24小时随时回答群众关心的户籍、出入境等问题,及时向群众推送防火防盗防骗提示。全力推动辖区老旧院落“智慧工程”改造,精心做好“智慧小区”“两车卫士”“雪亮工程”规划建设,整合各类监控2138个,实现主要街路口高清监控全覆盖。夏季治安社会整治“百日行动”以来,辖区总警情同比下降18%,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23%,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明显提升。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联动、群众参与”工作思路,主动与城东街道党工委对接,在辖区黄桷井社区创新推行网格居民自治的“网联委”社会治理新模式,派出所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通过入户走访,建立《特殊群体工作台账》,全面摸清辖区的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情况,每月定期走访、上门服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3500余件,连续5年实现“零投诉”。
汪彦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