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赋能助推高效能治理 智慧司法保障高质量发展
——新津花源法庭:抓办案优服务 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
新法宣 四川法治报-法治四川新闻客户端记者 曾昌文
近年来,新津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天府牧山数字新城是成都市唯一冠之以“数字”的产业园区。该产业园区聚焦“成渝数字经济新名片、全国数字微城新示范”目标,大力发展数字新基建、数字内容等未来产业。
作为驻园区法庭,成都市新津区法院花源法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重要指示精神,围绕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深刻把握新津依托“一城两园一区”核心区建设“三个做优做强”示范片区的工作要求,主动聚焦新津天府牧山数字新城打造“成渝数字经济新名片、全国数字微城新示范”工作目标,以做好结合、做好融合、做好聚合为抓手,将抓好办案和做好服务有机结合,全力服务保障产业建圈强链工作。
自2017年1月起至2022年11月,花源法庭收案2637件,结案2536件。近两年,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47.22%。今年以来,共受理各类民事案件761件,结案656件,人均结案数328件;一审服判息诉率96.71%;调撤结案案件数313件,占比47.71%;自动履行率99.21%。审判质效连续三年位列全院前三,为全院质效多年在全市法院排名前列作出积极贡献。2019年,花源法庭荣获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2018年,荣获全省“服务型、阳光型、效率型”三型法庭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坚持党建赋能 激发团队新活力
坚持以党建带队建促审判,致力于拓展司法服务职能,花源法庭从小入手,全力打造党建“微品牌”,以品牌促规范、以规范显示范、以示范带全盘。
一是提升党建“软实力”。挖掘司法文化基因。通过美化审判庭、党员活动阵地等“大空间”,法官书屋等“微空间”,创新支部活动内容,建立“1名党员法官带队、2名入党积极分子参与”的“1+2”办案学习“微团队”,加强对数字科技的学习掌握,充分展示司法文明形象,弘扬传统美德,营造社会良好风尚。
二是提升党建“能见度”。持续创建“党员示范岗”、“青年先锋岗”等品牌,坚持发挥先进典型榜样力量,激发党员干警为为民服务的使命担当。运用“法官诊疗室”,成立党员服务小分队,“线上+线下”服务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让审判更有深度、温度。
三是提升党建“多样性”。结合主题党日活动,坚持以走出去的“法治大课堂”+引进来的“游院会”等形式,和园区管委会共同开展党建活动,安排党员干警多次开展法治课和法治宣讲活动,提升服务园区发展的效能。2020年度,“与法‘童’行”主题党日荣获全市法院主题党日优秀案例;2021年,党支部荣获新津区“公园城市先锋党支部”称号。
做好服务举措 积极回应新需求
一是谋好“一站式”服务平台。借力天府牧山数字新城打造数字核心产业集群,运用联通智慧法务军团全面启动打造服务平台,集司法科技服务、法律资源库、智慧法务等为一体,同时,运用网上诉讼服务平台、和合智解e调解平台、5G参审室等,真正实现法律服务一网通办、司法科技一网通用、法律资源一网通览,实现“让当事人最多跑一次,让纠纷矛盾最快一次解决”的“家门口诉讼服务”。
二是铺好“点对点”服务网络。结合天府牧山数字新城布局天府牧山数智微城、天府杨柳产教融合带、天府新津数智湾“一城一带一湾”的特点,在区域内布局线上法官工作室、巡回审判点、“豌豆荚”法治热线团等司法服务点位,打造全领域、全空间、全天候服务网络。同时,强化“点对点”精准服务和供给,与天府牧山数字新城管委会、网格员组建“问需坐诊”服务小队,对具有调解可能案件就地开展化解工作。2019年以来,“点对点”问需坐诊服务30余次,化解涉及校园、新城建设等案件30件次。
三是建好“一对一”服务供给。结合天府牧山数字新城发展需求,花源法庭组建了数字经济服务服务小队,坚持为企业常态化提供“个性化套餐”,并积极落实法院《点对点“进企业、问需求、办实事”活动实施方案》,与区域内20余家重点企业建立对口联系机制,“一对一”收集企业发展需求,及时研究和回应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司法难题。2022年以来,花源法庭与辖区10余家企业座谈交流,助力了天府牧山数字新城建设。
立足审判主业 服务保障相融合
一是做“减法”,探索“多元化”诉源治理模式。近年来,花源法庭主动对接数字新城管委会、社区网格等力量,落实与成都市涉外商事与法律服务中心、四川天府商事调解中心共建民商事纠纷诉调对接机制、诉前纠纷一站式化解合作框架协议,在前端推动构建“党委主导、多元参与”的矛盾纠纷化解模式实质运行。同时,坚持在前端突出“智治”功能,利用“和合智解”e调解平台、“大联动. 微治理”、新津智慧法务平台等线上平台,实现了法律需求一键派单、法律咨询一键回应、线上调解一键开展、线下调解一键直达、司法确认一键完成。2019年以来,花源法庭累计线上解答法律问题80余个,化解涉数字新城建设及发展的案件20余件,有效分流纠纷822件。
二是抓“转型”,探索“互动式”司法供给模式。聚焦数字经济转型需求,花源法庭落实本院《强化产业功能区司法服务和保障实施意见》,全力护航天府牧山数字新城建设。积极参与天府牧山数字新城建设,成立法律服务小组,按照要求主动参与重点项目评估、研判,并履职尽责做好涉重点项目纠纷调解、化解等工作,确保重点项目依法、高效、有序推进。自推进天府牧山数字新城建设以来,法律服务小组依托双包案工作机制,深化府院联动,参与研究、协调、解决涉及问题楼盘的案件。
三是强“快处”,探索“快速式”纠纷化解模式。全面推进智能化办案、智慧化审判,针对多发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买卖合同等案件,运用要素式审判、大数据辅助办案等方式,推动案件就近、快速“分、调、裁、审、执”一体化运行,全面提升案件审判质效,进一步释放审判“生产力”。2022年以来,花源法庭简易程序使用率、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90%以上,表格式和要素式文书发出200余份,平均审理时间天数33天。
优化司法服务 服务高质量发展
一是案件信息实现快速反应。花源法庭主动加强与天府牧山数字新城管委会、企业、社区的沟通联系,建立案件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机制,针对区域内发生的重大纠纷、重大案件,运用“一站式”服务平台、“点对点”服务网络,实现管委会、企业、社区纠纷信息、法律需求等“呼叫”后,法庭快速反应联动,实现“呼叫-反应”一体化、快速化,让司法服务保障产业建圈强链“近距离、零时差”。
二是研判预警实现快速呼应。参加本院与省法学会破产法学研究会、成都理工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加强研判调研工作,参与涉及天府牧山数字新城发展中遇到的业态调整、转型升级、数字经济转型发展等问题的调研、座谈、沙龙等活动10余次,积极搭建服务保障数字经济发展的“法律朋友圈”,完善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工作举措,为天府牧山数字新城发展贡献司法智慧和力量。
三是破产联动实现快速响应。花源法庭充分发挥破产审判在助力经济转型和数字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花源法庭庭长作为新津法院破产审判团队成员之一,主动对辖区内数字经济发展、企业业态调整以及闲置土地等进行调研,积极落实《新津区企业破产案件府院领导“双包案”联动机制实施方案》,多次参加破产案件府院联动协调会,协助解决涉及企业业态调整等事项。参与的新津某纸业公司破产重整案已完成司法招商并重整成功,推动企业“腾笼换鸟”“去腐生肌”,相关做法获区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