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公安宣 四川法治报-法治四川新闻客户端记者 王一多
锦江是“如登春台”的熙来攘往,是太古里兼容并蓄的精致繁华,是李劼人笔下的热闹市井;而有这样一片区域,是新潮与老旧的火花,是科技与古朴的碰触,既有高楼林立的创意产业商务区,又有老旧的待拆迁区,毗邻大型劳务市场,地处城市中心城区,是柳江派出所日夜守护的热土。
柳江派出所坚持党建引领,学习“枫桥经验”,树立“主动警务、靠前服务”的思维导向,推进“一所一品”,扎实做好“和谐、安全、服务”三篇文章,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着力构建风险防控矛盾化解机制,逐步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
抓好矛盾纠纷化解,做好“和谐”文章
针对纠纷类警情,柳江派出所最大限度整合社会资源,积极打造“公安主导、多元化解、社会参与”的多方调解模式。
首先搭建工作平台,推动成立由街道组织,派出所牵头,综治委、司法所等部门共同参与的调解委员会,在派出所设立“驻所调解工作室”,实施联合办公。
同时,壮大调解队伍,社区民警兼任社区副书记,与社区两委合署办公,充分发动懂法律、群众基础好、善于做调解工作的老党员、老干部积极参与邻里纠纷、感情纠纷等调解工作。
此外,提升调处效能,采取“面对面+键对键、线上+线下”一体推进的方式,大力推行专心倾听陈述、细心调查取证、耐心开展疏导、诚心调处纠纷、公心下达结论、恒心应对反复的“六心”调解法,有力提升调处效率,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
强化联动共治,做好“安全”文章
为做好“安全”文章,柳江派出所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推动社区治理实现单向管理向双向互动、单兵作战向警民联合的转变。
情报信息联通,通过“日推送、周研判、月调度、季总结”的警情运行模式,在街道、社区、派出所内部打造了一个互联互通的信息平台,构建联席会商的研判体系,形成高效联动的工作机制。
社会治安联管,组建50余人的“柳江义警”联勤巡防队伍,赋予其社区治安巡逻、安全防范宣传、警民沟通联络等职责,与社区民警、辅警、网格员加强协调联动,共同当好群众的“守门员”,抓好辖区安全建设。
安全隐患联查,建立社区警务与网格化管理深度融合机制,加强对专职社区辅警和网格员的规范管理和日常培训,在社区民警的带领下组织开展流动人口、安全隐患巡查整治。近年来,辖区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坚持人民至上,做好“服务”文章
强服务,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在警务室建立“一站式”公安窗口服务点,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并建立外来务工人员居住证办理绿色通道,从简从快办理,满足外来人员子女户籍需求。
抓整治,狠抓治安环境和城乡结合部“黄、赌、毒”现象整治,开展法制宣传进校园、进楼宇、进单位等活动,将警务防范的小知识送到群众身边。
重治理,针对反复整治又死灰复燃的无证小旅馆,派出所采用疏堵结合的方式,运用社会治理的思维,逐步形成了“街道牵头、派出所指导、社区自治、经营者自律”的外来人口管理新模式,设立2个外来人口务工临时居住点,基本实现了外来务工人员有房住,居民有收入,监督有章法。
柳江派出所始终坚持“为平安站岗,为人民守夜”的神圣职责,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将赓续红色血脉作为深化思想发动的有力举措,紧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小案件、小纠纷、小事情,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到安全触手可及、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