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莫 四川法治报-法治四川新闻客户端记者记者 王焰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保障儿童合法权益。为抓好新时代未成年人检察工作,阿坝州检察机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扎实推进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促进未成年人保护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优质司法保障。
打造全国未检品牌,以法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2018年,阿坝州检察院打造民族地区首个未成年人检察品牌“格桑梅朵”。
全州检察机关从调查研究开始入手,深入研究最适合阿坝未检工作的特点规律,总结出涉藏地区未成年人犯罪的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确定以“同向、笃法、聚力、帮护”作为“格桑梅朵”未检品牌的内涵。
随后,在马尔康市检察院建成首个“格桑梅朵”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在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团结,积极探索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专业化道路中具有特殊地位。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全州检察机关完善涉藏地区未检工作机制,探索丰富“格桑梅朵”品牌内涵,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2020年6月,“格桑梅朵”未检品牌写入最高人民检察院“两会”工作报告和《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14—2019)》。
五年来,全州检察机关实现未成年人“一站式”办案区建设、藏汉双语女子双语法治巡讲团队和检校工作热线全覆盖,已形成未成年人保护力量聚集效应。建成“格桑梅朵”法治教育实践基地11处,建成未成年人教育观护基地1处。按照“三统一”要求,分别建成“格桑梅朵·爱云朵”“格桑梅朵·尔玛穆曦”“格桑梅朵·吉祥花蕾”3个独具藏羌文化的子品牌。
精细化办案,扛起未成年人双向保护主导责任
五年来,全州检察机关坚持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持续深入开展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专项行动。
全州检察机关坚持“双向保护”,既最大限度“教育、感化、挽救”涉罪的未成年人,也竭尽所能关爱救助未成年被害人。落实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特别程序,专人专办,对罪行严重的未成年人依法惩处。
五年来,全州检察机关主动服务“两联一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专门出台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维权长效机制。并综合运用司法救助、心理疏导、监护干预、就学安置等措施,加大对未成年被害人的保护救助,对62名事实孤儿发放司法救助金51.5万元。对符合司法救助的109名未成年人发放国家司法救助金129.2万元。2021年9月,“格桑梅朵”办案团队获评为全国“青少年维权岗”。
融合式监督,持续推进未成年人全面综合保护
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业务集中统一办理部署,全州检察机关打好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组合拳”,提升对未成年人的综合司法保护质效。
在未成年人民事检察工作中,深入贯彻《民法典》,围绕未成年人监护权、抚养权、受教育权等重点领域,支持起诉16件。
在未成年人行政检察工作中,加大对涉未成年人权益行政诉讼案件监督力度,通过检察听证、司法救助、促成和解等方式,促进实质性化解涉未成年人行政争议案件。
在未成年人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中,聚焦涉及众多未成年人利益的食品药品安全、烟酒销售、网络信息传播、儿童游乐场所设施安全、娱乐游戏等痛点难点问题,发出未成年人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26份。
依法能动履职,助推完善未成年人“六大保护”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确立了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位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新格局。全州检察机关积极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促进这“六大保护”形成一个“化学反应”,共同发力实现“1+5>6=实”的最佳效果。
全州检察机关把抓好抓实“一号检察建议”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携手两级公安局、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医院等“没完没了”抓落实。
推进“一站式”办案保护工作,通过“检警医合作”,开辟专门办案区域。
州检察院、州教育局、州公安局联合会签《关于建立教职员工准入查询性侵违法犯罪信息制度的意见》,推动全州616所中小学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教职员工进行入职查询20126人次,1人被判处十八年有期徒刑,这是对未成年人的一个实实在在的保护措施。
五年来,全州检察机关会同公安、民政、妇联等部门在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全面推行“督促监护令”。松潘县检察院率先建成全州首个家庭教育指导站后,各地依托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主动融入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为孩子们平安、阳光、健康成长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为了给高原的孩子播种下法治的种子,激发爱国热情,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创新编制《梅朵誓词》并通过检察建议的形式,督促教育部门和学校推动在全州各中小学每周升旗仪式中开展向国旗宣誓活动,培养未成年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感情,树立懂法、守法、用法的思想和信念。
全州检察机关组建“格桑梅朵”女子双语法治巡讲团,陆续编撰藏汉双语版法治课件100余件,开展检察开放日、法治巡讲等活动百余场,覆盖全州中小学校600余所,辐射学生上万余人。
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指派135名检察官担任各中小学法治副校长。法治副校长们结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精心开展法治宣讲700余场次。在讲授的同时,协助学校健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参与对严重不良行为、涉罪学生的帮教,促进依法治校建设。
借助“中心+平台+智能服务站”的12309智能服务站,研发“格桑梅朵网络法治课堂”APP,与学校网络教学系统连接,采取“菜单式”和“订单式”相结合的方式,为中小学生编制和收集普法“云课堂”,有效节约人力资源和时间成本。目前,已在马尔康市、汶川县所有学校教室投入使用,得到了省州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学校、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五年来,全州检察机关累计接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师生、干部职工等500余批22000余人次到“格桑梅朵”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参观学习,真正实现了“检察走进群众,群众了解检察,检察服务群众,群众支持检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