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大春 四川法治报-法治四川新闻客户端记者 杨棕贤
“咚咚咚,咚咚咚……”近日,一阵腰鼓声在荥经县信访局门口响起,朱公莲手持一面锦旗对信访局工作人员说:“这面锦旗是我特地为信访局制做的,感谢信访局对我们家提供的帮助。”此前,朱公莲曾到荥经县信访局反映其家门口的堡坎受损,安全隐患极大。在详细了解情况后,荥经县信访局迅速与有关部门对接,很快将河道疏通,确保了朱公莲一家安全度汛,这才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近年来,荥经县信访局积极探索信访工作新途径、新方法,用真心、动真情,让信访群众“最多访一次”。积极推行源头治理、信访代理、领导包案、定期接访、主动下访等举措,有效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开创了荥经县新时代“大信访”工作格局。
荥经县委书记古玉军(中)主持县委常委会安排部署全县信访稳定工作 荥经县信访局供图
信访关口前移
“书记龙门阵”让“上访”变“下访”
近年来,荥经县信访局坚持一线工作法,落实领导干部“俯身下访”到基层,以“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出发点,聚焦群众身边问题,切实发现信访举报问题线索,及时跟进监督。
“对于目前的营商环境,你有没有什么意见建议?企业发展面临最大的难题在哪里?”“政府目前出台的政策,有真正帮助到企业发展吗?”……
今年4月11日,荥经县委书记、县长古玉军参加了第一期“书记龙门阵”活动,在会上收集了县内民营企业家对营商环境发展的意见建议,实现对基层信访问题的早感知、早掌握、早处置。现场,11名民营企业家代表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提出了许多务实管用、中肯到位的意见建议。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源头化解矛盾,是做好信访工作的治本之策。荥经县信访局根据国家信访局提出的“最多访一次”工作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信访代理制度,在全县设置了7个“信访代理服务站”,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方便群众就近信访。
除了开展“书记龙门阵”活动、建设“信访代理服务站”,荥经县还制定了常态化的县级领导接访活动。在信访局接待室门口,当月县级领导接访安排表就挂在显眼的位置,上面接访领导的业务分工和接访时间一目了然。
据统计,今年以来,荥经县共开展下访活动60余次,代理信访案件30余件,实际解决矛盾纠纷200余件。
整合资源“建机制”
三级联动构建“大信访”格局
今年9月28日,荥经县信访接待中心来了一群焦急登记信访诉求的群众。经了解,这些群众是荥经县某超市的员工。此前,该超市突然闭店歇业,没有提前一个月书面告知员工,60多名员工不同意超市方带薪待岗的方案,要求超市负责人解决好后才能离开,并按照劳动法一次付性赔付赔偿金。
了解情况后,荥经县信访局立即与经商局、人社局、法院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经过多番调解,最终达成一致协议,约定超市方按月支付职工赔偿金,直至支付完成。若超市方未按月支付,则由法院强制执行,一次性支付完所有赔偿金。由于部门联动及时,这起事件得以圆满解决。
近年来,荥经县在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秩序、最大限度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在信访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落实,信访工作联席会协调,信访部门推动,上下联运,齐抓共管的大信访格局。
荥经县不断深化党政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包案、提醒、预警制度,建立县、乡(镇)、村三级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统筹各方资源,整合力量构建“大信访”格局,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对重大矛盾纠纷进行集中会商、联动化解,树牢“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合力推动形成了全县信访工作良好局面。
线上线下齐发力
多措并举让《条例》家喻户晓
“不去现场能反映问题吗?”“信访渠道有哪些?”今年5月,荥经县《信访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集中宣传周活动如期举行。活动现场,工作人员耐心解答群众问题,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称赞。
荥经县将学习《条例》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通过抓“关键少数”,领导干部带头学,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了学习《条例》的热潮。
如何才能进一步实现宣传全覆盖,把《条例》送到群众身边,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荥经县信访局想到用好传统新闻媒体、借助“新媒体”,“线上+线下”齐发力,让《条例》进万家。线上,荥经县信访局通过广播电视、网站、县融媒体中心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宣传片等渠道宣传《条例》相关内容;线下,通过户外LED大屏、悬挂横幅、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现场答疑解惑等方式,广泛宣传《条例》的重大意义,并通过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耐心解答群众关于信访受理范围、受理流程等方面的问题。
除此之外,荥经县还依托“法律七进”,实现《条例》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进一步提高群众对“依法信访”的认识。
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县信访总量同比下降12%、重复信访量下降25%,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