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星文 四川法治报-法治四川新闻客户端记者 俞阳
因为小时候幺爸的一句话,他“过五关斩六将”走进公安队伍,如今,也因为幺爸的那句话,他更加坚毅、执着。他叫廖俊,是德阳市中江县公安局一名85后交警。他先后做过社区民警、治安民警,案侦和内勤工作也是他的强项。他在派出所工作10余年,荣获个人嘉奖6次,2021年被调往交警大队巡逻二中队担任副指导员,荣获全市公安机关“2021年度交管工作成绩突出民警”称号。
从小耳濡目染,立志当一名警察
廖俊在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老师问全班同学长大后想当什么,他的很多同学都说要当科学家、军人、老师,只有廖俊一人斩钉截铁地回答:我要当警察。
廖俊的幺爸廖福民是一名公安民警,每当廖福民下班回到家中,几岁的廖俊总是第一个跑到他跟前,拉着他橄榄绿的警服问:“今天你抓了几个‘坏蛋’?”廖福民也将他在派出所抓捕违法犯罪嫌疑人的经过讲得精彩纷呈,有时候听得入神,连父母叫他吃饭都没听见。廖福民还跟他讲帮助老百姓找回几头牛、几只羊之类的“小事”,廖俊不解地问道:“警察不是专门抓‘坏蛋’的吗,怎么还帮人找牛?”廖福民笑了笑说:“我们是人民公安,就是要为人民群众办事。”这句话当时廖俊不怎么理解,但已刻印在他心里。他对幺爸说:“我长大也要跟你一样!”
大学毕业,廖俊参加了招警考试,以优异成绩进入中江公安队伍。当他第一次穿上警服,他跑到幺爸廖福民的单位向廖福民敬了一个警礼。这一幕,已在廖俊脑海里闪现了16年。
把守中江“北大门”,人送外号“铁包公”
廖俊所在的巡逻二中队主要负责中江县北片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其辖区的罗中路是绵阳及黄鹿、永太等大型乡镇车辆进入中江城区的主要交通干道,是重型货车超载、超限违法行为的高发区。为遏制重型货车超载、超限,有效降低交通安全事故,保护群众出行安全,廖俊到任的第一件事就是会同中队班子和全体民辅警向超载超限发起凌厉攻势。
廖俊与同事们采取“固定+流动”卡点、“定时+不定时”执法相结合的方式,2021年共查处货车超载、超限违法行为1123起,其中严重超载、超限违法行为497起,极大震慑了违法行为,由超载引发的重大交通事故也降为零。
曾经有货运公司负责人和驾驶员找廖俊说情,请求通融放宽一点,廖俊严词拒绝,并要求自己的队伍也要抵住诱惑和压力,绝不放松查处。见软的不行,个别货运负责人直接威胁廖俊:你再不给我们方便,明天就找人把你调离。面对威胁,廖俊不但没有妥协,反而加大了查处力度。他说:“只要我在二中队一天,一辆违法车辆都别想过去。”由此,人们送了他一个外号——铁包公。
面对酒驾,廖俊也毫不手软。仅在今年“零点行动”期间,他就与同事查处了193起酒(醉)驾,极大降低了肇事肇祸风险。
舍小家为大家,扛起肩上的责任
今年10月初,中江县突发新冠疫情,全县实行“静态”管理,廖俊辖区内的几个交通卡点是德阳、绵阳及北片乡镇进入县城的主要通道。
“守牢这几个卡点,不让无关车辆和人员进出,不造成疫情传播风险。”成为廖俊和全中队上下的一致共识。他鼓起勇气给即将做心脏手术的妻子打了个电话——他原本打算请一天假陪妻子进手术室。电话里,妻子用坚定而孱弱的声音说:“你去吧!不要担心我,你自己做好防护。”妻子的理解和鼓励,让廖俊倍感欣慰。
廖俊主动到车流、人流量最大的卡点值守,他一个班累计劝返车辆和人员220余辆/人次,每天下来,手机上的计步数量都在3万步以上。
在卡点执勤过程中,有两件事让廖俊记忆深刻,一个是一名群众需要紧急就医,另一个是凌晨从德阳市区赶回中江的女儿想到医院见父亲最后一面。见到他们焦急的样子,廖俊比他们更急。他一边让同事检查核对他们的24小时核酸检测结果,一边请示上级,得到上级同意后,他驾驶警车先后将两名群众平安送往医院。
当廖俊看到群众顺利就医、达成心愿时,他耳边又响起儿时幺爸对他说的那句话——我们是人民公安,就是要为人民群众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