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壕子口派出所:点亮“三盏灯” 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2022-11-12 17:56:16
     

四川法治报-法治四川新闻客户端记者 余力

近年来,内江市公安局经济开发区分局壕子口派出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创建“枫桥式派出所”为抓手,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多元化解矛盾纠纷,零距离服务群众,全时空守护一方平安,将“枫桥经验”融入日常业务工作实处,释放在一心为民实践深处。

冰心著名散文《小桔灯》刻画了一盏寓意着光明和平安的小桔灯,下面我们通过“三盏灯”的故事,走进壕子口派出所。

一盏遍地绽放的“和谐灯”

随着时代的变迁,曾经繁华的壕子口现已成为内江的一片“洼地”。居住在壕子口的人们也从过去“国企人”变成如今的“下岗工”。身份的转变,巨大的心理落差,沉重的生活压力,使得一部分人变得更加的浮躁,曾经一段时间,辖区家庭纠纷警情尤为突出,最高时占到了派出所整个警情的65%。小家不安,谈何大家和谐?

看似一件件小事,却是关乎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的大事。针对这一类警情高发,派出所以“家事公益人”项目为基础,联合妇联、综治、司法等力量,创新“一室一团五机制”工作举措,成立“吴妈妈调解室”,打造多方联动、源头化解、专业辅助的矛盾纠纷联调联排调解格局,最大限度地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当地、消除在萌芽。



此外,在矛盾纠纷化解中,派出所积极探索“警情先期调、警务室就地调、驻所专业调、疑难会商调”的“四步曲”调解工作模式,整合资源,推动“五治融合”,有效避免了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的扩大升级,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9.8%,无一起民转刑案件。

一盏随处可见的“平安灯”

地处老城区,基础设施不完善,技防能力相对薄弱,如何才能守护这片曾经辉煌的工业区?答案是只有将工作触角扎根到群众之中,才能筑牢平安的基石。


派出所围绕“平安不出事”目标,创新工作思路,广泛发动群众,通过构建“党政领导、公安主导、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伞状+警务网格”立体化多元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做实派出所、社区警务室等防控支点,深化“大脚板+大数据”机制建设,创新完善“1+2+N+X”专群联动模式,从辖区单位、企业、社区选取认真负责、沟通能力强的职工、居民等力量成立“甜城义警”队伍参与治安防控。

坚持“防为先、防为上”理念,依托智慧小区、天网、雪亮工程、智慧公安建设,全面采集、动态关联治安要素,积极构建人脸、人体、机动车、非机动车全息结构化感知系统,构建问题联治、风险联控、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社会治安防控群防群治新格局。近年来,辖区警情下降了38.6%,案件发案率下降26%。

一盏温暖人心的“放心灯”

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离不开服务不缺位。派出所用警灯划破漆黑的夜空,用肩灯照亮孩子们的回家路……该所始终坚持推进人心之治,通过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热情温暖民心,用汗水收获民意……

积极开展“你有事我来帮”等活动,组织民警、网格员走进居民家中,了解辖区居民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积极帮助解决。去年夏天,因为旧房改造,辖区敬老院外路灯无法供电,夜间居民出行不便,民警了解后,多方协调为大家点亮了这一盏服务群众的“暖心灯”。

此外,派出所还提出了“门易进、脸带笑、语文明、办事快”的十二字服务口诀,让来所办事群众有一种温馨如家的感觉。用真情服务温暖民心、赢得民心。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新时代“枫桥经验”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工作打开了新局面,拓展了新天地,打造出人民满意的枫桥式派出所。

编辑:徐雯夏   校对:曾燕   审核:代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