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法治四川新闻客户端记者 陈博
送达文书是法院审判执行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近年来,“送达难”成为困扰法院的难题,主要表现在当事人提供地址不对、下落不明、拒收法律文书等,这些情况将直接影响案件的及时审结和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及时行使。
为破解法律文书“送达难”问题,成都市成华区人民法院联合中国邮政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成立集约送达服务中心,意在搭建科技化、规范化、便捷化、高效化的现代诉讼送达体系,开启集约送达智能新模式。
多举措提高送达成功率
据了解,智能化集约送达流程共四步——第一步,由承办法官通过综合送达平台向集约送达服务中心发起送达任务;第二步,由中心送达管理员审核后根据送达地址、送达方式等信息,将任务分派给邮政派驻中心;第三步,邮政派驻中心接收到送达任务后,按照《成华区法院集中送达中心送达规范》相关要求进行送达;第四步,送达完成后在系统登记上传送达过程及结果信息,将纸质送达回证等材料统一移交给业务庭。
为寻找故意规避送达的受送达人,集约送达服务中心开通了“网络实名电话号码协查”辅助送达,并开通了“企查查”“天眼查”等第三方企业查询服务,联合邮政派驻中心通过邮政数据库、户政数据库和三大运营商协查找人,全力寻找有效送达地址,实现精准找人。此外,针对正常工作时间当事人不在家的情况,邮政派驻中心采取错时送达的方式,每周进行1—2次在清晨上班前或晚间下班后集中加班送达,最大限度地提供司法便民服务,提高送达投妥率。
“前不久,我们收到了一件建筑工程合同纠纷的案件,受送达人工商登记地址与实际经营地不一致,原告也不能提供更多有效送达信息,我们就使用实名查号系统对受送达公司的法人电话进行了查询,使用‘企查查’等第三方软件对受送达公司近期业务开展情况进行了查询,最后得知该公司目前在某施工工地内办公,随即送达中心便派出送达工作人员前往该地完成了送达。”邮政派驻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
搭建“跨域邮寄平台”
据了解,现在办理案件的法官或法助只需花费1分钟在电脑上输入和确认案件信息,就可清晰地了解案件文书的送达情况,让法官们有更多时间专注于高质高效办理案件。
据统计,区法院集约送达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共计接收各类型送达任务总计13.1余万件,使用各种送达手段反馈有效信息的任务有13余万件,占所有已办结送达任务的99%,自接收各类型送达任务之日起通过各种送达手段至反馈有效信息之日止,综合平均送达时间为10日。
“依托中国邮政遍布全国的投递网点及邮政收寄系统的技术支持,我们搭建了‘跨域邮寄平台’,使用该平台只需将需要送达的法律文书电子档及受送达人地址信息等,通过邮政收寄系统发送至距送达地址最近的投递网点,由投递网点打印制作纸质邮件再进行送达,节约了邮寄往返时间。”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相比于传统点对点的邮寄方式,跨省邮寄平均耗时从原有的13日以上缩短至目前的9日左右,省内邮寄平均耗时已达到4日左右,同城邮寄当日送达。
接下来,区法院将着力开发“集约送达”平台更丰富的应用与功能,基于智能化大数据的支撑,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建立起便捷高效的现代诉讼送达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