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嘉陵区检察院 “三力”同构服务制造业中心建设

  
2022-11-25 10:44:06
     

罗刚  四川法治报-法治四川新闻客户端  记者牟廷河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在“忠诚铸魂 铁纪担当”专项活动中,南充市嘉陵区检察院主动对标“制造业中心建设”,把营造法治营商环境、服务“拼经济搞建设”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倾力破解市场主体运营过程中的堵点、痛点、难点,在实体经济主战场上贡献了法治智慧,践行着检察担当。

宽严相济,营造法治原动力。该院将精准高效服务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举措有效溶解在各项检察职能中,依法能动履职,增添企业法治动力。依法严厉打击合同诈骗、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串通投标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起诉86人;对侵害企业和企业家权益违法犯罪开展专项监督,监督立案11件;在对某国有企业遭遇虚假诉讼系列案件开展监督,帮助企业挽回损失100余万元。同时,严格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坚持“保企业就是保就业、保稳定”理念,对企业投资者、经营者、管理者、关键技术人员等“四类人员”依法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能不判实刑的提出适用缓刑量刑建议,以小切口展现大作为。立足涉案企业进行刑事合规整改,探索建立《民营企业涉知识产权案件试错容错机制》,以“司法诊疗”助力带病企业“祛病康复”。上半年,对某建材公司非法占用农用地案依法开展企业刑事合规整改,针对部分药店在日常经营中存在执业药师不在岗,未挂牌告知并停止销售处方药的情况,经过磋商,最终决定对违规药店以“柔性”行政指导督促药店整改收到良好效果。

内外协同,优化服务聚合力。牢固树立保护理念,找准服务保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对内细化服务举措。对涉企案件实行“优先受理、专人办理、快审快结、全程监控”,建立涉民营企业案件台账,对每一起涉民企案件持续跟踪,重点监控,确保优化营商环境司法政策落实到每一起涉企案件的办理过程中;推进院领导挂牌服务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建设,选择辖区内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采取院班子成员一对一挂牌服务,深入企业走访调研,“问计于企、问需于企”,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36个。对外加强协作联动。加强和政法委、法院、工商联、司法行政等部门协作,会签保护民营企业发展机制文件,联合其他政法机关创新成立嘉陵区省级新能源汽车小镇法务中心并设立检察官服务站,聘请税务、自规、市监等部门专业人员12名担任特邀检察官助理成立服务工业园区检察官助理工作室,并深入锦酱房、蒙吉香等企业提供深度法律服务,探索检企服务新模式,最大程度凝聚起保护民营企业发展合力。同时,针对区内八度阳光、吉利汽车等涉及知识产权较多的企业,积极拓展检察职能在知识产权领域一体推进;在政府招商引资中加强风险防控,堵塞合约漏洞,严防部分企业拿地空转、骗取补贴资金,切实维护真干事真创业的优质企业合法权益。

亲清共建,构筑发展廉动力。着力构建“一心为企业着想、清廉为企业服务”理念,与企业共建亲清检企关系。搭建平台,畅通企业救济渠道。聚焦企业“急难愁盼”,完善涉企案件办理“绿色通道”,设立企业家来访绿色通道、专属接访室,明确专人处理企业诉求,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有针对性的完善“订单式”法律服务,及时推送涉及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典型案例,印发《涉民营企业法律风险提示》5000余册;依托党建互动,构建“融入式”服务,加强检察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互动交流,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检察人员的综合素能,在服务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完善监督方式、助推涉企司法政策实施更加理性、完备。靶向纠治,确保服务不走样。做深做实“廉洁教育进企业+开门纳谏促整改”,加强对干警廉洁教育,检务督查定期回访企业服务质效,让服务更加高效、公平、透明,积极邀请企业深度参与检务活动,把企业建议落实到亲清护企的实践中,不断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法治产品、检察产品。

编辑:贾知若   校对:曾燕   审核:代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