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为家托底,用心把家滋养,平安花城的功勋章里有他的一半也有她的一半,她有一个令人尊称的名字——“警嫂”。因为“警嫂”的这个身份,她柔软的肩膀变得坚强有力,也因为警察丈夫工作的特殊性,她不得已变身为生活中的“女汉子”,她为正在保卫百姓安宁中的他撑起了一片蔚蓝色的天。
当“藏青蓝”遇上“天使白”
警察与医生都是要舍小家顾大家的职业,当医生成为“警嫂”,注定需要多一分担当和一丝不易。
从警十年来,张强先后荣获了优秀公务员、个人嘉奖等荣誉,而这些荣誉的背后离不开妻子钟宇的默默支持。2017年,张强和钟宇走进了婚姻的殿堂,那个时候,钟宇还不太了解“警嫂”到底意味着什么。就在婚后不久,一天深夜,正在熟睡的夫妻俩被电话惊醒。张强接过电话后,满怀歉意的对钟宇说:“有突发任务,我要马上回单位”,然后就匆匆出了家门。张强走后,钟宇既牵挂又担忧,后半夜难以入眠,第一次泪水打湿了枕巾。后来,张强值班、出差办案、连续多天回不了家,成了家常便饭,钟宇也渐渐明白了“警嫂”的意义。
张强是单位的业务骨干,也是出了名的工作狂,经常加班熬夜、出差办案,更是常年以单位为家。钟宇有过抱怨,可她依然怀着当初对警察的无比敬重之情默默地支持着张强的工作。默默守护,是夫妻二人最长情的告白,因为爱他,所以也爱他的崇高职业。为了让张强没有后顾之忧,放心踏实的干好工作,钟宇从结婚后就细心打理家庭日常所有的事务,从无怨言,只想给自己的丈夫一个温馨舒适的家,一个心灵停靠的港湾。
我永远是你最坚实的“依靠”
2017年,钟宇刚怀孕的时候,妊娠反应比较强,时而出现头晕乏力、恶心呕吐。但此时的她没有向张强诉说,而是自己想办法通过合理饮食、调整作息以及健康锻炼来调整身体减轻反应。等到分娩时,此时的她最需要的就是张强的陪伴,但张强正巧因紧急任务在外地抓捕犯罪嫌疑人。医务人员按规定找家属签字,却找不到钟宇丈夫,医务人员忍不住替她抱怨:“生孩子这么大的事情,老公怎么不在身边”,钟宇也只能强忍泪水,面带微笑的说明原因,医务人员们听到原因后充满敬佩,都纷纷过来鼓励钟宇。终于,在出差结束后,张强迫不及待的回到家中,满眼充满宠溺的看着刚出生不久的宝宝,然后满怀歉意的他对妻子说:“老婆你辛苦了”。
2019年,由于工作原因,张强需到北京工作半年左右时间。得知这个消息后,钟宇没有抱怨和阻拦,只说了一句,“你去吧,家里有我”。一去半年多,钟宇一个人默默承担起家庭的责任,面对女儿的成长,钟宇以身作则、谆谆教导;面对繁忙的医务工作钟宇兢兢业业、坚守岗位;面对聚少离多和生活的杂碎,钟宇也有自己的辛酸和苦辣。可当看着丈夫归来时疲惫而又充满激动的面孔,钟宇坦言:“我并不是什么英雄,只是一个普通人,但作为一名‘警嫂’,我深知警察的艰辛和不易,警察是他的梦想,人民安危是他的职责,我的付出可以让他踏踏实实的去工作,这也是属于我的骄傲”。
爱与坚守同在,我们并肩“战疫”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春节假期的第一天,还在老家的张强就接到暂停休假,全员返岗的通知,同一时间,身为护士的妻子钟宇也接到单位要求全体职工返岗的通知。夫妻二人简单商量后,毅然决定把两岁女儿留在爷爷奶奶身边,夫妻两人双双投入到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就在攀枝花市出现首例确诊病例后,网络上的谣言不断冲击着防疫秩序。面对此情况,张强从各类谣言中筛出有价值信息,成功处置各类涉疫谣言,有效地维护了辖区互联网秩序和社会治安大局平稳。而妻子钟宇,不忘自身白衣天使的职责,选择逆行而上的站在了抗疫的最前线。作为单位较为年轻的医务人员,钟宇主动请缨前往银江镇高速卡点值守,开启“白 加黑”的工作模式,做好防疫“守门员”。
两人早已习惯加班加点,每当两个人彼此思恋时,两人只能隔着手机屏幕感受着对方的温暖与关心。有人只记得他们是警察和医生,可他们也有家人,他们也是家中老人膝下的儿女,是家里孩子的父母。作为医警家庭,张强夫妻在各自的岗位上逆行而上,各守一方,倾“小家”之力守护“大家”,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藏蓝”和“白衣”初心与使命。
默默支持,筑起坚不可摧的后盾
2021年,因为工作安排,张强需长期到昆明出差,钟宇知道这一次丈夫的远行,意味着她真的要长期独自面对一切。经过思想斗争,悄悄流过眼泪,钟宇最后还是选择支持丈夫的工作。而此时,国内疫情形势依旧严峻,医护工作量极大,妻子钟宇对张强说:“去吧,我们都是共产党员,就应该舍小家为大家,家里有我撑着!”
钟宇在承担着新冠疫苗接种、核酸采集等大量工作时,还要照顾年幼的女儿,忙碌于工作和家庭,她就像个不停歇的陀螺,许多次累得走不动了,还是咬牙扛着。正是有了钟宇的无私奉献,克服种种困难,张强才能在工作中没有后顾之忧,每次工作中的进步和成绩都凝聚着她的点滴奉献。对于妻子的付出,张强看在眼里,暖在心头,这让他在工作路上的每一步都更加踏实笃定、从容坚毅,也更加用心用情去做平安花城的守护者。
钟宇只是千千万万警嫂中的一员,一样的身份,不一样的故事。每当她看到有媒体报道“警嫂”的感人事迹,都会不由得感叹“警嫂”的不易与伟大,“警嫂”这个称呼对她来说,既是肯定,也是鼓舞。
(攀公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