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合同起纠纷 人民调解化干戈

  
2022-11-29 14:34:11
     

四川法治报-法治四川新闻客户端记者 赵诗柯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但因为近亿元的工程项目迟迟不开工,三名长期合作的朋友多次扯皮,几乎变成了“仇人”。近日,为化解这起纠纷,成都市青羊区司法局黄田坝司法所多次进行调解,最终让几位当事人握手言和。


卢某、朱某、吴某三人均为建筑领域承包工程的老板,他们同时还是在业务上长期合作的朋友。2020年12月,成都某劳务公司与陕西某工程有限公司签订了联营协议,约定共同承建某机场主跑道的土方工程,合同工程量为500万方以上,工程总造价接近1个亿。朱某、卢某拿到了成都某劳务公司授权该项目的具体经营权后,找到吴某与其达成口头协议,约定由吴某的团队负责该项目中的挖运工程,预计工程造价达到近7000万。

今年3月,吴某组织自己的团队200人进行了一系列准备工作,并按照劳务公司指示,派出包括他自己在内的管理团队3人到达外地施工地点等待开工,但是直到11月下旬,该项目仍然没能开工。吴某认为自己各项准备工作的花销加起来一共损失近40万,于是找到朱某、卢某要求对方承担自己的损失至少35万元。朱某、卢某则认为该项目会尽快开工,双方还是应该继续合作,且自己这边最多承担对方损失10万元。双方为了赔偿金额多次报警,最终,11月23日,双方找到青羊区司法局黄田坝司法所,申请对他们争议进行调解。

调解员充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梳理出来双方的两个争议点,一是损失承担主体以及承担数额,二是后期项目报建批准后如期施工双方后续合作问题。经过调解员耐心调解、居中劝说以及给各方分析利弊,并对于在法律上应该如何处理及建议本案双方可以选择哪些方案说明了意见,并从法理人情等多方面进行劝导,最终明确了损失的赔偿数额和时间,几位当事人多次扯皮的纠纷终于在黄田坝街道人民调委会的调解下得以圆满化解。

编辑:贾知若   校对:曾燕   审核:代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