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粟 四川法治报-法治四川新闻客户端记者 谭别林
喜迎二十大,忠诚保平安。9月下旬以来,达州市公安局组织邀请中央、省、市新闻媒体记者走进公安基层一线,开展行进式采访报道活动,向党和人民报告新时代达州公安新担当、新作为和新成效。
每到一地,采访组通过查看资料、座谈交流、走访群众、随警采访拍摄等方式,收集、挖掘、提炼全市公安机关在护航党的二十大、服务乡村振兴、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和基层社会治理、稳住经济大盘及拼经济搞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举措、特色亮点和阶段性成果成效,以新闻媒体视角向党和人民集中报告。
在通川区,采访组走进2022年8月荣获“一星级全国青年文明号”的复兴派出所。随着达州经济社会发展和主城区城市化建设持续推进,十年来该所由“农村派出所”变迁为“城镇派出所”,在护航城镇化建设、推进矛盾多元化解、队伍建设、服务群众等方面取得的可喜发展变化。
在达川区,采访组来到分局天益广场联勤警务站,该警务站地处达川区文体休闲中心,作为达州市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神经末梢”,深化“1、3、5”快反和“231”“六联”机制,前置警力、动中备勤、屯警街面,实现立体化智慧巡防、精准化调度指挥、快速打击街面违法犯罪、24小时便民服务的效果目的。
在万源市,采访组走进该局警联办及八台山派出所,蓝天救援队驻地,围绕该局以实施“全域警务”战略为抓手,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微改革·微创新”,吸纳组建本市护林员、铁路护路员、蓝天救援队员、保安员等400余人的“义警”队伍,在社会治安管理、疫情防控、抢险救援、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方面发挥了明显作用,受到了群众的欢迎点赞。八台山派出所和旧院派出所创新警务运行模式,联合开展季节互补、昼夜互补的“块警务”机制,形成全警务覆盖、全要素管控、全方位服务的工作目标。
在宣汉县,采访组走进巴山大峡谷派出所,该所强化“231”“+公安”机制,协调景区管委会、乡镇党委政府,组织党员干部、治保人员、治安积极分子、行业协会成员等成立了“巴山义警队”,围绕景区警务运行、治安交通管理、服务惠及群众(游客)、深化平台资源运用等方面,守护了一方平安,积极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采访组还对宣汉县公安局的全省“最美基层辅警”候选人唐甜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
在大竹县,采访组来到了大竹县石河镇综治中心,该中心探索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整合集约综治办、派出所、交警中队、司法所、法庭、信访办、应急办、退役军人服务站、卫健办等部门入驻中心办公,并设置其他部门机构综合联络点,充分发挥“警格+网格+N”的优势作用,建强研判指挥、风险预警、矛盾化解、应急处置、治安巡逻、犯罪打击、综合服务等7大功能区块,初步实现党建共建、阵地共建、资源共享、职能共担的良好工作格局,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在渠县,采访组来到渠江流域(渠县段),渠县公安局联动海事、应急、蓝天救援队等专业力量,围绕预定演练科目正在开展防汛救援应急演练。近年来,该局深化“+公安”机制,紧扣夏秋季节性防汛减灾特点,强化社会治安防控、夏季防溺水及公共安全宣传、汛期抗洪抢险及应急救援等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在开江,采访组来到任市派出所等地,采访开江县公安局紧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的发展契机,围绕达州公安“保障渝东北川东北一体化发展9项措施”,联动重庆市梁平区、开州区等毗邻公安机关,深化预防与打击犯罪等警务协作,加强“川渝黔”户政交管业务“跨省通办”方便惠及毗邻地区群众,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来达来开企业创业发展,以实际行动推动渝东北、川东北一体化发展。
在高新区,采访组来到斌郎派出所等地,采访高新区分局紧扣稳住经济大盘、拼经济搞建设等中心工作,以强化社会治安防控、指导服务企业安全生产等方面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护航园区企业发展,落实省委、市委“决战四季度,大干一百天”部署要求,全力助推达州经济发展。
媒体记者纷纷表示,这次走进警营、走近基层一线,实地感受火热的公安基层工作,切身感知达州公安民辅警为守护一方平安、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地方发展付出的艰辛努力,通过一个个事例、一组组数据体会到达州公安在打击犯罪、服务民生、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让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满意度大大提升。今后将充分立足新闻媒体职责,随警作战、深入一线,及时跟进报道,讲好警察故事,让广大群众更多更好了解与支持公安工作,为平安达州、法治达州建设贡献新闻媒体力量。
法治日报、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四川新闻网、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四川法治报(法治四川)等驻达媒体,达州日报及音视频中心、达州晚报、达州发布等媒体记者参加了本次主题采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