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法治四川客户端记者 刘冰玉
【回望来路,眺望远方;三年转逝,弹指一挥。以党的二十大为新的起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天新检人正踔厉奋发,迈步新征程!】
天府新区(四川自贸区)检察院2019年12月30日挂牌成立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大历次全会精神,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天府新区党工委和上级检察机关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讲政治、顾大局、谋发展、重自强,深耕法律监督主责主业,为天府新区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先行示范区和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样板贡献检察力量。
忠诚铸魂
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
自觉落实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一体推进检察机关政治建设和业务建设,建立有重大社会影响案件政策强制检索与“三个效果”同步审查机制,依法审慎办理各类重大敏感复杂案件,把讲政治融入检察履职全过程各环节。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把请示报告制度作为严肃的政治要求,及时主动向新区党工委和上级检察院请示报告重大事项。
强化队伍政治建设。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打造党史与检察史一体学习阵地,开展“一周一讨论”活动,坚定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的决心。带领全体人员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深入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抓早抓小纠治党风廉政建设、聚焦执法司法领域群众身边“可视”“有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和“忠诚铸魂、铁纪担当”等专项活动,努力打造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检察铁军。
深化机关党的建设。强化“抓党建就是助发展,抓党建就是抓业务”理念,打造“天行健·正义先锋”党建工作品牌,坚持机关党建、业务工作、队伍建设同部署、同落实、同督促。深入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提升“三会一课”质量,创新“主题党日”活动,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在疫情防控、重大敏感案件办理中成立临时党支部,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红色经典诵读、“我的检察故事我来讲”主题演讲等活动,在重要工作中彰显党建引领作用。
服务大局
保障经济发展社会安定
全力维护新区社会安全稳定。始终保持对抢劫、强奸等严重暴力犯罪高压态势,持续加大对“盗抢骗”“黄赌毒”等犯罪的打击力度。建立扫黑除恶常态化工作机制,办理曾某某等19人重大涉黑案件,专案组获评全省检察机关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办案团队。严厉打击毒品犯罪,办理的胡某某等人包庇窝藏毒品犯罪分子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案被省禁毒办、省高院、省检察院评为“四川省毒品犯罪十大典型案例”;积极参与禁毒社会治理,建立沉浸式“禁毒教育公园”,“天行健·新绿”禁毒工作品牌被省检察院评为“三培育三引领”特色品牌,相关工作被《检察日报》等国家级、省级媒体报道10余次。
积极服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坚决服从疫情防控工作大局,选派检察人员下沉社区,前往机场协助开展疫情防控。结合检察职能,研究制定服务保障企业复工复产7条实施意见,办理口罩诈骗、偷越国边境、涉疫劳动纠纷等案件,维护正常社会秩序,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坚持疫情防控和检察办案“两手抓、两不误”,利用远程提讯系统“云提讯”犯罪嫌疑人,确保工作不停滞、办案不断档。
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实施。建立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任务事项清单,明确6个方面21项具体任务。共建川渝“一体化”检察协作机制,与重庆市江北区检察院建立线索移送、协作取证、证据互认、联合调研等10项机制,1件案件入选“川渝检察协作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十大典型案例”。
推进天府中央法务区检察服务中心建设。围绕天府中央法务区打造一流法律服务高地,将省、市、天府新区三级检察院辩护与代理、司法救助等5项职能统合至天府中央法务区检察服务中心。引进“讯眼·律师接待系统”、阅卷一体机等智能辅助设备,为律师提供案件信息查询、跨区域阅卷“就地办”等服务1300余次。探索自贸检察工作新模式,成立天府中央法务区检察服务中心办案团队,集中统一办理涉自贸区司法案件,首创“自贸试验区司法案件综合分析研判机制”,入选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检务十大创新案例、四川自贸区第五批可复制可推广制度创新成果。
跟进服务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立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组建专业检察办案团队,制定加强知识产权检察保护23项工作举措;建立“企业知识产权法律体检”工作机制,为科学城区域多家企业出具知识产权法律风险报告,帮助提升知识产权运用、保护能力。从严打击侵犯商业秘密、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以“蜀锦”为切入点办理全省首例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领域公益诉讼案件,与重庆市司法机关联手打击假冒“江小白”“小郎酒”注册商标犯罪,办理的案件入选最高检保护知识产权典型案例。
人民至上
不断推进民生检察工作
坚决维护民生民利。保护老百姓“头顶上”安全,对刘某某高空抛掷花盆的行为,以高空抛物罪提起公诉。维护老百姓“舌尖上”安全,就网络餐饮、食品药品安全等问题发出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让人民群众用餐用药更安心。守护老百姓“钱袋子”安全,突出惩治盗窃、诈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积极参与“断卡”行动和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严惩电信网络诈骗及其上下游犯罪。
保护特殊群体合法利益。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对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零容忍”,办理的1件案件入选“首届成都市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十大优秀案例”。创新“被侵害未成年人综合救助个案会议”工作机制,联合家庭、学校、社会组织、行政机关,对被害未成年人“一人一策”精准保护,对监护失职家庭发出督促令,为十余名涉案未成年人提供司法救助、就业就学、心理疏导等综合帮扶。参与根治欠薪攻坚行动,办理支持起诉案件68件,为劳动者追回劳动报酬近100万元。针对老城区部分公共区域适老化设施建设滞后问题,助力相关职能部门升级适老化设施,办理的案件被最高检、中国残联评为无障碍环境建设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坚持把为民办实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落脚点,制定检察为民服务举措16项,2个案例入选成都市检察机关“我为群众办实事”典型案(事)例。落实“弱有所扶”要求,办理司法救助案件11件,向12名被害人及其近亲属发放司法救助金52.6万余元。做实矛盾纠纷化解,将心比心办理群众涉法涉诉信访案件,7日内程序回复、3个月办理过程或结果回复均为100%。
能动履职
着力强化法律监督
做优刑事检察。深入理解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设计理念,将认罪认罚与检察听证、社会服务代偿有机结合,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率和量刑建议采纳率分别保持在80%和95%以上,有效减少社会对立面,促进和谐稳定。设立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与公安机关共同立案件质量定期分析通报、法律监督文书跟踪问效和侦捕诉联席会议三项机制,推动提升司法办件办理质效。贯彻少捕慎诉慎押司法政策,因犯罪情节轻微、无社会危险性,不批准逮捕345人,不起诉301人。强化审判监督,依法提出刑事抗诉。
做强民事检察。联合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建立虚假诉讼联合防范、发现和制裁机制,对周某某等人通过虚假诉讼转移财产逃避债务的行为以虚假诉讼罪提起公诉,让“打假官司者吃上真官司”。坚持“结果监督+程序监督”并行,办理民事诉讼监督案件94件。
做实行政检察。发挥行政检察“一手托两家”作用,办理行政诉讼监督案件84件,促进解决依法行政和社会治理层面共性问题。积极开展土地执法查处领域行政非诉执行监督专项活动,一起案件获评最高检“土地执法查处领域行政非诉执行监督”专项活动优秀案件。大力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联合司法、行政部门建立行政争议化解协调联动长效机制,通过促进和解、督促纠正违法等方式,帮助化解道路交通、食品安全等领域行政争议案件。
做好公益诉讼检察。以构建公益诉讼协同化、社会化支持体系为重点,提请新区两委办印发《深入推进公益诉讼工作实施意见》,搭建12345热线、公益随手拍、网格员等线索举报平台,动用全员力量发现案件线索,实现检察关注与群众关切的精准对接。办好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等五大领域案件,积极稳妥拓展个人信息、文物保护等领域公益诉讼工作。共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36件,提出诉前检察建议121件,两件案件入选高检院公益诉讼质量提升年专项活动“千案展示”典型案例。通过办案,督促整改11亩违法占用耕地,清理生活垃圾、生产类固体废物5.7吨,用公益诉讼检察之力守护新区的碧水蓝天。
自强不息
积极打造过硬检察队伍
以能力建设为关键,举办“天行健·新荟”业务培训、法律沙龙,建立业务部门轮岗综合部门工作机制,通过重大专案、重大课题、重要专项“压担子”,补齐能力短板、打造人才高地。定期开展考评,把真干假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差区别开来。
以从严治检为保障,全力配合上级检察机关和新区党工委政治巡察,对照巡察反馈问题细化具体整改举措,以政治体检促检察担当。夯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建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工作机制。
自觉接受外部监督,积极推进检务公开,共走访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75余人次,邀请代表委员参与公开听证、检察开放日等活动94人次。组织人民监督员、群众代表等参与公开听证、公开宣告等司法办活动,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