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龙 四川法治报-法治四川新闻客户端记者余力
近日,内江市市中区人民法院牌楼法庭成功调处一起劳务合同纠纷案件,为原被告双方多年的纠纷划上了圆满句号。原告毛某某曾在被告林某某的某经销处长年提供劳务,双方对劳务费用有具体约定。2015年至2019年,原告一直在被告的经销处提供安装、调试设备的劳务。原告自行记录了其劳务费用,被告陆续支付了劳务费用,2022年,原告向被告主张剩余未付的劳务费用未果,经多次催要,被告均予以拒绝,原告遂诉至法院。
本案审理中,双方均认为对方是无理取闹,双方当事人情绪十分激动,一度发生激烈争吵。法官经审理发现,本案难点在于原告的证据十分单薄,仅有一组自行书写的劳务费用记录,无任何其他收款及双方的对账等相关证据。而被告对该劳务费记录持否定态度。如依照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原告的证据自然无法得到支持,直接判决必然对原告不利。但从庭审的情况看,劳务费未支付完毕的情况大概率存在,案件陷入僵局。
本案虽然案涉标的额较小,但却是原告养老、救命的钱。群众利益无小事,为了最大限度维护群众的利益,法官决定跳出僵局,从调解出发,对当事人尤其是被告开展了大量调解工作。法官从相关法律规定、双方合作多年的朋友情谊出发,向被告既讲法理、又讲情理。在经过长时间、多次的反复调解工作后,原、被告双方终于达成一致,确定了未付劳务费金额及具体支付时间、方式。双方最终握手言和,至此本案得以解决。
一枝一叶总关情。本案的标的额虽小,但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法官的主业虽是审判工作,但他们不仅是审判者,更是维护公平、扶危济困的践行者。本案中法官从基本事实出发,查清事实,引出法理;又从公平正义的角度,多方调解,引出情理,做到了案件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