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当前,全州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全力战疫正处在关键阶段。面对此次疫情,阿坝州司法行政系统闻“疫”而动,迅速贯彻落实疫情防控工作部署,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全面提升司法行政“战疫力”,持续释放共克时艰“正能量”。
阿坝州司法局积极贯彻州委州政府决策部署,赓即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积极组建党员突击队、志愿服务队2支21人,听“令”上阵;居家办公的党员干部积极就地转为社区(小区)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和志愿服务,积极收集群众诉求并尽力帮忙协调解决,参与物资配送、值守执勤、为困难群体代购生活物资、提供帮助等工作。本轮疫情发生以来,为阿坝县支援防疫物资口罩4000只、免洗手液、酒精、消毒液等100余瓶;志愿者们为不会使用手机APP老人及时提供上门服务,协助社区排查独居老人及租住户27户,为161户代购生活物资、为179户分发米面、蔬菜等物资,用实际行动扛起先锋旗帜,用“红马甲、志愿红”凝聚全系统干部职工主动战“疫”力量。
马尔康市司法局:
面对严峻的防疫形势听令而行,勇挑重担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同心抗疫全力以赴战疫情、保民安。披星戴月“疫”战到底,组建由14名志愿组成的“青年防疫小分队”,积极参与防疫卡点、核酸检测点、超市、酒店等场所车辆进出管理、场所消杀、政策宣传、物资搬运、秩序维护引导、调解化解一般性矛盾纠纷、信息登记排查等工作,他们化身“抗疫志愿者”日夜坚守,忙碌却有序地穿梭在“疫”线的不同岗位上,以实际行动为全民筑牢疫情防控严密防线,用责任担当守护美丽康城。众志成城“倾”尽全力,全体干部职工除1名值班人员、14名防疫志愿者除外,其余干部职工居家办公,按要求做好核酸检测,严格落实马尔康市城区实施静态管理要求。各乡镇司法助理员积极配合乡党委政府深入寺庙、村寨开展疫情防控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宣传,督促村民、寺庙僧人等做好疫情防控,同时通过微信、电话等形式第一时间了解并掌握矫正对象和安置帮教对象的活动轨迹。
壤塘县司法局:
勇担当,志愿服务暖人心。党员、志愿者勇毅前行、迎难而上,奔赴抗疫最前沿:在各核酸检测点,从清晨到夜晚,不畏困难,无惧风雨,配合村(社区)、医护人员完成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帮助维护现场秩序,并协助完成每日核酸检测现场清场、消杀等工作;在村卡点、集中隔离卡点,与帮村、驻村工作组、村组干部一道认真排查过往人员、车辆基本信息,做好每一次登记、核查、消杀。强宣传,当好普法“小喇叭”。针对疫情防控工作的特殊性、突发性,制作《“疫”期普法 疫情防控期间这些违法行为不可有(一)》(汉藏双语)音频及宣传单,组织基层司法所力量充分利用各村(社区)微信工作联络群、“村村响”广泛宣传。推出“疫”期“派单式”普法,壤塘县女子宣讲队跋山涉水赴深沟远牧点赠送防疫物资,广泛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疫情期间违法案例警示教育,引导农牧民群众不信谣、不传谣、严格遵守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做到“疫”期法治宣传全覆盖,矛盾纠纷摸排无死角,让法治成为疫情防控中的基本共识和行为准则,为抗击疫情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
汶川县司法局:
先锋旗帜在“疫”线飘起来。党员先锋“冲在前”,争当战“疫”急先锋, 2名青年党员主动加入抗疫先锋队,1名非党干部加入志愿服务突击队,不畏风险冲锋一线,参与卡点值守、核酸检测、货车司机服务等急难险重工作,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奔走在疫情防控工作最前沿。基层干警在“疫”线忙起来。14名司法所干部就地就近志愿服务村(社区)防疫工作,当好“排查员”“统计员”“宣传员”“调解员”,用“大喇叭”喊响防疫“最强音”、用台账排查明确“风险点”、用责任坚守筑牢“防疫墙”,全力守住村(社区)防疫关卡。法律服务在“疫”线跑起来。组建法律服务志愿队,线上线下齐发力。依托法治宣传车、“法治大喇叭”在辖区内滚动宣传,开展疫情防控法治宣传,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疫情防控法治宣传信息,第一时间把防疫政策法律送到群众身边。累计开展法治宣传20余场次,开展矛盾纠纷排查76次,成功调解各级纠纷19件,调解金额8.47万,提供法律咨询65人次 。监督手段在“疫”线强起来。联合县纪委,成立联合执法监督检查组,深入各卡点、核酸检测点开展执法执纪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执法人员执法行为及执法程序。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服务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积极作用,开展交通、食品、药品等领域执法监督检查4次,促进疫情期间市场秩序健康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