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特别报道】青法人抗疫日记:当好为民服务的贴心人、“红背心”、守门员

  
2022-09-05 20:50:55
     

9月3日,为加强三无院落疫情防控工作,坚决遏制疫情扩散,切实保障广大市民群众身体健康,成都市青羊区法院紧急集结60名志愿者,分别派往草市街道共5个社区、30个三无院落。

法官、书记员、法警……纷纷投身抗击疫情一线,默默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正是这些涓涓细流般的努力与奉献,无声地流淌、汇聚,最终,共同造就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海洋。

今天我们不再放眼全局,而是一起走近抗疫工作中,那每一滴微小的水珠每一粒闪烁的星光。

太升人民法庭(金融庭) 何玲:做为民服务的“贴心人”


按照组织安排,早上7点,我和单位同事准时到达了值守小区,青羊区育婴堂街9号。这是一个老旧院落,居民大多是自行车厂和钟表厂的退休群众。

刚到小区外不久,就看到一位聋哑老人正准备外出,他靠在门口,并未戴口罩,同行的队友便立即拿出随身携带的口罩递给她。不久,门口又走来一位年轻男性,经过一番比划,我们才明白他也是聋哑人。从神态、行为上看,他与那位老人家应该是母子关系。

他们不断对着我们焦急地比划,似乎迫切地想要外出,出于情理,我几乎立即就想满足他们的需求,但考虑到疫情防控要求,我知道此时我更应该理性应对。于是,我通过手机打字的方式与年轻人进行沟通,询问他为什么想外出,他在手机上敲道:做核酸。但考虑到当时时间尚早,即使外出可能也无法做核酸,我便联系了当地社区,想了解核酸检测点的时间与地点,工作人员告知我医护人员将会依序到各个小区进行检测。随后,我又在手机上打字告诉年轻人该情况,宽慰他们只需耐心等待,做核酸不用着急。最终,年轻人通过手机打字向我传达了谢意,并携母亲返回了家中。

经此一事,我深切体会到,每个群众、家庭或许都有自身的不易。我们应该学会与群众共情,一份设身处地的关心、一个微不足道的电话,或许就能为他们解困。聋哑母子经劝而返的举动更让我明白,只要我们发挥同理心,充分倾听表述,每一份传递出去的爱心,都会收到友好的回应。

立案一庭林玲:每一件红背心都是一面旗帜


清晨,静默下的成都,路上依然不乏环卫工人的身影,他们和清洁车像往常一样一起忙碌着,擦去这座城市的尘土,迎接每一个新的日子。

晨光熹微,我走在去志愿服务的路上,遇到了警察、外卖员还有和我一样的红背心。不到七点,我按时到达了我的岗位,看见一位同样穿着红背心的老爷爷正坐在小板凳上。最近,日渐凉爽的天气也许给很多人带来了舒适,但相伴而来的还有略带寒意的夜晚,这位老爷爷就在那样的夜里,在那个无法遮风挡雨的岗位上值守了一整晚,现在,由我来轮换他。

值守三无院落,是一件既简单又不简单的事情。这里没有门卫,没有快递站,没有管理服务人员,当此处的居民们居家,缺失的服务就由我们来补上。收快递、收报纸、收外卖、管理出入人员、协助组织居民做核酸、规范院落人员秩序,及时处理居民们的急事难事,这些都是微小的事情,但就是这些小事,让居民们有序可依,有人可找。每一个红背心,就是一个微岗亭,有问必答,有事可办。

法警队刘小东:做城市边缘的守门员


今年4月份起,我便外出参加防疫工作,一直持续到今天。刚开始是下沉至升平社区做志愿者,然后,又去到青羊区富力广场史丹利公寓负责管控区内的工作,工作内容包括保障隔离区居民的安全、登记相关信息、配合医务人员核酸检测等。

一直到解封之后,我得以调整休息一天,然而,当天晚上又收到新任务——配合区住建交局一同参加入川即检防疫工作。于是,我再次动身,投入到文家场高速路口收费站参加入川即检防疫工作,从此,我每天的工作变成了查验健康码、督促司乘人员进行社区报备、登记个人及车辆信息,协助核酸检测等。在这里,晚班的工作时间从晚上9点持续到早上8点,经常是一出勤就要站足11个小时,从星河灿烂到霞光漫天。

五、六月的天气变化无常,还总在夜晚偷袭,每每狂风骤雨、雷电交加,工作点位上的雨棚大伞都逃不脱被吹翻甚至吹飞的命运,这时,就需要我们披着夜色去抢收物资物品,然后被淋成一整只“落汤鸡”;七、八月的滚烫高温也不遑多让,但无论炽烈的阳光,还是湿透的衣衫,都并未打败我,我每天照旧去往工作岗位,做好入川即检工作,持续坚守在成都西大门。

(青羊法院宣)

编辑:王硼   校对:曾燕   审核:代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