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邑检 四川法治报-法治四川新闻客户端记者 郝飞
8月29日,微信群里不断弹出的消息引起了我的注意,原来是我院组建了疫情防控党员先锋队,虽然名单上没有我的名字,可我还是选择了主动请缨。
“小杨,你不是去市院学习了吗?怎么申请参加防疫工作啊?”机关党委的王书记问我。
“王书记,我周末在大邑休息,但是我随时可以参加防疫工作,请院领导给我安排工作!”
说道做到、雷厉风行、不怕困难是我们检察人的信条,我如愿地投入到防疫工作中。参与防疫工作的这几天,我和我的同事们主要负责监督非保障性商户不要开门、提醒外出采购物资的群众戴口罩、劝说聚集群众不要“打堆堆”……看似轻松的工作,实际上我们每天都要走很久的路,从早上8点到晚上9点。我和我的同事迎着朝阳出门,披着月光回家,酸胀的小腿往往得不到好好休息,第二天又要出发。
身体的疲惫对我这个年轻干警来说并不算什么,每当我看到昔日繁华的街道变得冷冷清清,心里既高兴又难过。高兴的是群众都遵守防疫规定,难过的是无情的病毒给城市按下了暂停键。
“小杨,你确定不休息吗?”王书记问我。
“不用,我和同事们一起决定的,我们要继续巡逻。”我坚定地对王书记说。
于是,我今天又穿上了红色的背心,站在熟悉的街道上巡逻。天空渐渐暗了下来,下起了雨。一位提着菜的大爷冒着雨,在湿滑的街道上走。我把背包里的伞递给了他:“大爷,我把伞拿给你,你慢点走!”
“谢谢你,我明天在这儿还给你。”
“不用啦,疫情期间少出门。”我扶着他走过了湿滑路段,看着他的背影,我知道我这几天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渐渐的,雨停了,城市恢复了这几天的平静。从清晨到黑夜,我们这些“红背心”努力筑牢疫情的“防护墙”,我相信,过不了多久,这条街又会回到往日的熙熙攘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