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宜宾爆发疫情,作为一名24年的老党员,参加工作已有26个年头的李德其积极响应院党组、机关党委号召,毫不犹豫报名参加了西郊街道金沙江社区志愿者。
“我是一名基层法官,审理案件、维护公平正义是我的职责,作为一名老党员也是机关党委委员、党支部副书记,疫情来袭,我不带头谁带头呢?”李德其说。
9月7日早上,核酸采集任务正紧锣密鼓的进行着,李德其赶紧穿上志愿者红马甲,立即投入志愿者工作中。组织居民按照核酸采集相关医务人员的要求,排列成三个纵队,并不厌其烦地向社区居民宣传:“间隔一米排队,提前准备好天府健康码,调高亮度,便于扫码”,“没有健康码的家庭成员要登记身份信息的来找我”,“没有健康码的准备好身份证和电话号码,没有身份证的准备好户口簿……”
如此这般,不断吆喝。中途还视情况及时给医务人员准备采集核酸所需的一次性植绒棉签、核酸检测专用管、条码。这样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将近中午一点午休时,衣服后背已被汗水浸湿,回家洗个了澡,下午又继续。
9月8日早上,按照统一安排部署,李德其按时来到本轮疫情防控重点单位宜宾某中学。最先领取的工作任务是:从四楼食堂将盒饭提到一楼装车,送到学生的手里。领受任务后,从一楼沿着楼梯一路小跑到四楼,将食堂已装好袋的盒饭从四楼提到一楼。起初他还能健步如飞,但十多个来回后,他的步伐明显不如前,且身上的衣服开始被汗水浸湿,口罩已被汗水湿透,还伴随着口干舌燥。
“熬一会儿就完成了!”他又提了十多个来回,赶紧喝口水,稍事休息后,一鼓作气把剩余的盒饭全部提完。最后几次,在下楼梯时,已明显感到脚秆“打闪闪”。
提完饭,他马不停蹄又投入到学生转移工作中,将第一批学生组织转移上车。此时,已经晚上18点过。简单吃过盒饭后,他按要求穿着防护服,当上“大白”。拿到采集人员名单后,他又来到学生寝室七楼,为该层楼的全部学生进行核酸采集。“每采集完一间寝室提醒学生关上门注意防护时,学生们都会对我说‘谢谢!’看到学生们纯真的脸庞和坚毅的眼神,我的心里既心痛又欣慰。”李德其上气不接下气的说道。
“当时我才知道,穿脱防护服是有严格要求的,稍不注意将导致自己受病毒感染,真是隔行如隔山。”晚上22点左右,李德其采集完29间寝室学生的核酸。此时他脚因站立太久好像无法弯曲一样,腰也好像要断了一样。拖着疲惫的身躯,将采集的核酸样本按要求作好交接后,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严格按照程序脱下防护服,并作好消毒。
出了中学,大街上没有车,他走了很长一段路后才打到一个的士,急忙往家赶。来到小区门口,却被保安大哥挡在门外,经详细解释并出示健康码、核酸检测结果后,被放行回家。李德其说道“奋战在疫情一线,虽然很累,但心里暖暖的,小小的付出,收获的却是满满的获得感。”
李德其爱人是西郊城管大队队员,也在一线进行抗疫工作,工作时间从早上7点到晚上凌晨1点左右,因爱人所工作区域是宜宾疫情较为严重的滨江国际小区,所以回不了家,他的孩子在李庄读高三,明年准备参加高考,疫情形势下也无法回家。
“我们一家人中秋节都不能见面,只能通过电话相互联系,我爱人还在家庭群内发了一家人的合照,她说晚上天气很冷,制服太单薄了,我安慰她说,一定不要感冒了,我也叮嘱孩子,明年就要高考了,要抓紧时间复习,不要耽误了学业,发一张家庭合照,就当作一家人团圆了吧!”
蒋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