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法治四川新闻客户端记者 曾昌文
“全市共产党员同志:近日,我市出现新一轮本土新冠肺炎疫情,疫情防控形势异常严峻复杂,全市已全面加强社会面疫情防控,抗疫斗争到了紧要关头。”疫情突袭,《致全市共产党员的一封信》刚发布,成都市新津区法院党员干警李思凝积极响应号召,第一时间向所在社区报到,就地转为志愿者,希望能为疫情防控贡献一份力量。她说,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关键时刻更应该挺身而出。
核酸检测的“熟练工”
这不是李思凝第一次参与疫情防控。7月,李思凝就和新津法院其它9名干警加入了百人突击队,奔赴成华区府青街道支援疫情防控。“具体任务是什么?自己能不能干好?能不能保护好组员……”作为小组组长,那时的李思凝心情很复杂。
到达府青街道后,他们接到的任务是配合医护人员进入中高风险小区开展入户核酸信息采集录入工作,需要与红码人员面对面接触。“说不担心、不害怕是不可能的”,但想到疫情防控刻不容缓,李思凝坚定信念,燃起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力量。8天时间,他们成功熬过高强度核酸采集工作和高温的“烤验”,采集核酸2000余人次。那烙下口罩印痕的脸颊、泡涨的手掌、汗湿的衣衫,都是他们全力以赴助力成功打赢这场生命健康保卫战的证明。
而这一次,她已经经验十足,同事调侃她是“熟练工”。
生命安全的捍卫者
9月1日下午15时,李思凝达到指定核酸检测点,搭棚、拉警戒线、布置1米间隔……这次的防疫工作开始了。
一开始,因核酸采集系统运行不畅,人群渐渐不耐烦,更有甚者开始朝志愿者发脾气:“用的什么烂手机,该换就换”。群众在等,志愿者也一样在等,并且还要忍受长时间穿戴防护服带来的不适——闷、湿、热,但她忽略自己的感受,耐心解释、安抚着大伙儿的情绪,争取理解与支持。
核酸采集工作的时间地点并不固定,一个小区采集完就立刻转战下一个小区,直至全部采集完成。遇到高龄不便出门的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还要一户户上门进行核酸采集。手中小小的棉签意义重大,她从来没叫过苦,喊过累。
“今天上网课的娃娃些优先,随到随测”“同志们,我明早8点开工,一个都不能少哦!”“偶是移动滴信息采集台”,这些话语截自她的朋友圈。“并不是不觉得累,但是在捍卫生命面前,这些都没什么好说的,只是希望能够通过我的言语和行动给大家带来更多的信心。”她的乐观活泼让我们更加坚信,成都一定得行!因为这座城市里还有无数像她这样的人坚守在无名的角落,一直默默地守护着。
烟火成都的守护人
在李思凝再次决定要去做志愿者之后,她的儿子冬哥疑惑了:“妈妈怎么又当志愿者?妈妈是超人、是英雄,但是太累了。”
直到那晚,当李思凝流动采集完6个小区的核酸,来采自家小区的核酸信息的时,她与儿子不期而遇了。儿子问她:“妈妈,你能早点回家吗?”那一刻,她为儿子的关心而动容,但想到能够尽一份力守护家人、守护烟火成都,再累,也值。
她说:成都是我们的家,需要大家共同守护。再坚持一下,再多一些理解与支持,烟火成都很快就会恢复活力,繁华如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