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中区法院:向“阳”而行与疫情赛跑

  
2022-09-17 13:04:24
     

向“阳”而行与疫情赛跑

——内江市中区法院“追阳”工作纪实

宁爽 四川法治报-法治四川新闻客户端记者 余力

在内江市中区法院有这样一支特殊的战疫队伍——有年近退休的老党员,有刚入院工作不久的年轻人,还有无惧风险的女干警,他们一直工作在抗疫最前线。


9月10日以来,市中区法院40余名干警时刻都在待命、时刻都在追踪,经常在深夜敲开居民的房门,穿梭在重点防护区域。他们就是“追阳断链”专班的队员们。

市中区牌楼街道和平街附近是本轮疫情的重灾区,这里几乎都是老旧小区。追阳小组上门采集核酸,没有电梯,他们只能穿着防护服,提着采集箱,一层层地爬上去,8楼、5楼、7楼、下一户在9楼。

就这样他们迈着沉重却坚定的步伐上上下下、来来回回,与时间争先、与病毒赛跑,累了就在楼梯道上坐一会儿,汗水把衣服湿透也来不及喝一口水。他们要以最快的速度核实人员信息,找到居住位置,采集样本、送去检测、填报信息,锁定阳性病例,为防止疫情再度扩散争取时间。

该院院长郑强每天奔走在各个点位上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但心始终与“追阳”队员在一起:“这支队伍很特殊,工作任务重、要求高,大家一定要遵守纪律,既要战斗,也要安全!”两位年过五旬的院领导廖胜和李菊华也主动请缨,轮流与我们的“追阳”队员奋战在一线,收集传达上级信息和任务,统筹安排“追阳”小组的各项工作。

这是副院长廖胜第三天没有合眼了。凌晨四点,在指挥部等待追阳成员归来的他,心里忐忑不安。他说:“市中区法院每一位干警都很优秀。刚开始我还担心会没有人愿意主动参加,毕竟多数人都是独生子女,都是爸妈的心头肉。但是,看到我们80后、90后甚至00后都主动报名,我非常感动,我看到了市中区法院充满希望的未来,这也是我们为群众办实事交的优秀答卷。”廖胜从参加追阳行动第一天开始,昼夜不分陪伴着一线干警,为他们加油打气,为他们保障物资,为他们坚定抗疫胜利的信心。

凌晨1点半,本来按了暂停键的内江显得更加安静,但作为联络人的李菊华书记还没有休息。她说:“今晚指挥部给我们组员提供部分行军床,他们终于可以躺下休息一会了。但我还不能,我要时刻关注工作群有没有来新任务,好第一时间召集大家开展下一轮工作。”这时她已经连续工作20个小时,她的坚守只希望大家的付出和努力能尽快阻断传播链。

政治部小伙丁伟豪,这是他第一次穿上全套的防护服,也是第一次直面重点人员。他说,贴身的汗水夹杂着粗重的呼吸,烦躁热闷的感觉产生生理性的不适,恨不得立刻把防护服撕开,但是他知道自己去面对的是高危人群,又理性回归,求生欲却让自己把口罩和防护服裹得更紧,这种矛盾的感觉是煎熬更是责任。正是这种责任让他们克服了生理的不适,心理的惧怕,因为他知道,早一分钟锁定阳性人员并管控,就能让更多人远离病毒。

负责派车的干警在驾驶员微信群里关切地问:“如有不能继续坚持的驾驶员,可以报告组织申请轮换,并统一协调。”一分钟不到,收到的回复全是:“我可以继续坚持”“我可以坚持”“我可以”“没问题,可以继续奋战”。

一声声可以是面对疫情的勇气与信心,更是共克时艰的担当与决心。他们就是追阳小组的驾驶员们。他们一边要保证第一时间安全地把组员送到排查地,一边还要保障全院用车,由于出核酸检测结果大多是在晚上,所以黑夜成了他们的主战场,为找到风险人群争分夺秒、保驾护航。

在“追阳”小组背后还有一群特殊的人,也是一直没能轮换休息的人。他们就是追阳小组的后勤保障人员。副院长邱乐峥说:“我们干警在一线非常辛苦,工作也很危险。我们必须尽全力解决他们的后顾无忧。”

这只是法院“追阳”小组的一个个缩影。他们踏着星光出发,顶着晨曦归来,他们用“追阳”路上的“加速度”,跑赢疫情传播的“快速度”!

疫情终将散去

胜利必将有我

致敬法院“追阳”小组所有队员!

编辑:王硼   校对:曾燕   审核:代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