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泸州老民警们的担当与坚守

  
2022-09-17 13:40:35
     

戎马半生,已成习惯,白霜虽已悄悄染上双鬓,他们依然选择挺身而出,义无反顾。

在本轮疫情防控工作中,江阳公安全体民辅警冲锋上阵,守护江阳平安。而在他们当中,“50+”的老民警们格外惹人注目。他们虽已满头华发,却以疾病压不倒的坚强、疲劳打不垮的刚毅,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实防线。他们虽已不再青春,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挺身而出,他们的目标是“为疫情防控尽一份力、发一份光”,与年轻人一样始终坚守在抗疫第一线,守望着江阳这片土地。







莫道桑榆晚

“60”后民警冲在战“疫”一线

晏永红,55岁,政工室民警。时光易逝,初心不改,虽青春的痕迹已不在,但眼眸中的热情之火却从未熄灭。他是晏永红,江阳区公安分局政工室民警。

9月7日凌晨2时许,晏永红接到分局指挥中心指令:“全体人员立即返岗!”没有丝毫犹豫,他立即起身赶往分局,这是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一名人民警察服从命令的天性。

“我的班可以多排点,放心,我可以的。”作为机关下沉警力,晏永红主动请缨前往一线值守。从清晨到黄昏,从核酸检测点到封控小区卡点,今年已经55岁的晏永红不说苦累,一头扎进了疫情防控工作中。

“大姐,现在我们实行临时性静态管控,等到疫情结束以后再出来散步吧,我们老年人遵守规定,不给年轻人添麻烦多好……”晏永红设身处地和想要出门散步的小区住户进行沟通,最终成功说服了这名想要出门的大姐。

值守期间,晏永红坚决请战“出征”,到核酸检测点与街道、医护人员、志愿者协作配合,引导群众有序排队、耐心讲解疫情防控相关规定。他总是尽己所能地为群众解答疑问,遇到自己也无法解决的问题,就赶紧求助志愿者,并且在一旁学习,以便下次再遇到能够及时为群众解难。

9月11日,晏永红在执勤点位上度过了自己55岁的生日,趁着中午休息的间隙,他赶回办公室处理手头的工作,接到了家人打来的视频电话,面对家人的关心,他乐观又坚定:“能守护江阳,守护群众,这个生日过得很有意义!”

坚守“疫”线

两鬓染霜难舍从警初心

杨承洪,56岁,法制大队民警。老骥伏枥战“疫”情,不待扬鞭自奋蹄。在长江大桥桥南执勤点,56岁的法制大队民警杨承洪默默坚守。

今年已经56岁的杨承洪警色不褪,在本轮疫情中,作为分局机关第一批支援蓝田的警力,越过长江大桥,克服种种困难投身到前沿阵地。虽然身患疾病,但他依然准时出现在执勤卡点。大家都关心他:“你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太好,一定要注意身体。”杨承洪微笑着说:“我是一名老党员了,虽然身体和精力不如年轻人,但组织需要我的时候我必须上。我在这里,也多一份力量。”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在平凡的岗位上,杨承洪默默奉献,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入警时的铮铮誓言。“不管在哪里,只要组织需要我,工作需要我,我都服从安排,坚决站好每一班岗。”

战疫有他

“资深”社区民警的硬核担当

周树文,55岁,龙透关派出所社区民警。“每天一万多步是常态,多的时候有两万多步。” 证件核查、劝返喊话、维持秩序、点位值守……本轮疫情以来,这都成了龙透关派出所社区民警周树文的日常。手机里的计步功能记载着他疫情防控工作的辛勤与付出。不管骄阳似火,还是大雨倾盆,他从未退缩,不叫苦叫累,竭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

防疫工作开展以来,周树文扎根社区,与街道、社区干部、志愿者共进退,深入辖区向群众宣传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所管辖社区各小区核酸检测点的执勤工作安排、巡逻防控、居民劝导,他总是亲力亲为,利用原本牢固的群众基础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周树文带着同组的辅警队员,在各小区值守、巡逻,严格管控人员进出。虽然有不理解,也会遇到不配合的群众,但大家都耐心劝导,为疫情防控工作能够有序推进助力。“有老同志在,我们更加安心!”队员们这么说道。

一盏灯可以照亮一条路,一群人可以温暖一座城。在抗击新冠疫情的9个日夜里,群众一句感激的话语、战友一份亲切的鼓励、家人一声暖心的叮咛……都成为周树文坚守到底的最大动力。

“疫”往无前

疫情下的执着守护

聂华志,52岁,方山派出所教导员。聂华志热爱生活、热衷健身,练就了强健的体魄,每每遇到急难险重的任务,他总是冲锋在前。9月8日,蓝田疫情发生后,聂华志作为第一批支援警力,主动申请前往疫情形势最为严峻、情况最为复杂的东升桥封控执勤点值守,坚守在阻击疫情的最前沿。

今年52岁的他,主动克服身体、工作、生活上的种种困难,穿梭在抗疫一线的各个角落。提醒进出的车辆进行消杀、帮助志愿者分发物资、维护执勤点秩序……他忙得不知疲倦,藏蓝警服早已被汗水浸湿也浑然不知。

“你好,我需要检查一下你的通行证……”一个标准的敬礼,聂华志拦下了运送物资的车辆,他认真核对着信息,同时还安慰着有些急躁的驾驶员:“你们也辛苦了,口罩要戴好,注意防护。”检查结束后,立即将车辆放行“所有的工作人员都不容易,一句关心至少能温暖彼此。”聂华志说道。群众为聂华志所在卡点送来矿泉水,“警察同志,你们辛苦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让聂华志不禁泪目,同时也化作他继续前行的动力。

择一业,爱一生。没有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故事,有的是年复一年的坚持,日复一日的平凡。他用担当诠释藏蓝,用忠诚谱写芳华。

纵是微光

汇成星河照亮战“疫”路

韩焱辉,51岁,龙透关派出所社区民警。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群众的生活节奏,卡点的设置,交通的管制,“长龙”般的核酸队伍......让很多群众心急、焦虑、烦躁,使得他们再也无法保持平静。这让社区民警“老韩”原本就忙碌的脚步变得更加匆忙。

“韩警官,你快来看看,这边有两名群众因为核酸检测排队的问题发生了争执,互不相让……”原来,两名群众因为其中一人插队发生口角,接到志愿者的电话,韩焱辉立即赶往该小区,见两名群众已经剑拔弩张。他赶紧上前将两人分开,让志愿者将年轻人带到一边进行安抚,又对插队的人员进行口头教育:“我能理解你想做完核酸回家的心情,但是大家都在排队,遵守秩序才能让核酸检测工作更快、更好地开展。”韩焱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插队的群众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真诚地向另一群众道歉后到队伍最后排队等待,一场纷争就此化解。

这头调解好了,韩焱辉又马不停蹄开着巡逻车,拿着小喇叭,一个小区接着一个小区地宣传疫情防控相关规定:“我是龙透关派出所民警,请大家遵守疫情防控规定,不出门、不聚集、不扎堆……”韩焱辉的声音响彻小区的每个角落,虽然方式原始,但胜在有效,群众也都愿意配合。“韩警官很辛苦,我们虽然不能对疫情防控工作有多大的帮助,不添乱也算是一点贡献。”辖区群众这样说。

时光褪去韶华,镌刻出丝丝白发和条条皱纹,誓言历久弥新,两鬓斑白又何妨?一念执着,一直坚守,一身藏蓝,一生守护。我们共同期盼着,云开雾散,城市重回繁华,长夜终尽,曙光如期而至。

(朱倩)

编辑:王硼   校对:曾燕   审核:代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