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黑除恶常态化,贵在落实,重在创新。巴中市从根治入手,探索实施适时约谈、重点管控、行政处罚、刑事追究“四种模式”工作法,建立预防和惩治一体推进的常态化扫黑工作机制,长效常治,斩草除根,不断提升“平安巴中”创建水平。
织牢防范网格。树立“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理念,构筑防治黑恶势力立体防线。市委、市政府坚持一盘棋布局、一体化作战,进一步充实扫黑除恶办力量。市、县(区)、乡镇(街道)和各部门全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打通互联关节,健全协同共治体系。出台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暂行办法,深化操作流程、运行机制,更多发挥基层一线作用,实现操作标准统一、全要素模排、条块平衡发展。以影响社会治安和行业管理秩序的人、事、物、场所、区域等要素为基础,动态摸排掌握黑恶势力的单位、场所、区域,全部建立台账,深挖可能滋生黑恶的问题,对重点区域和单位实行定期风险评估,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持续整改到位。
铲除生存空间。坚持思想教育、政策感化、纪法威慑相结合,分类施治、分层施策,实现小错即纠、小问快治、抓早抓小。用活约谈谈话,打好“防疫针”。根据行为情节、履历背景、现实表现、职业风险等因素,梳理确定约谈谈话对象,普通群众由公安派出所、行政执法一线单位和基层组织进行约谈谈话;涉及党员和公职人员的由纪检监察机关参与;对存在违法违规苗头的开展“教育式谈话”;有轻微违法违规行为的开展“问题式谈话”,对约谈谈话效果不明显的人员和单位,由主管部门或责任单位进行风险预警评估,跟进定期随访、法治教育、敲打震慑措施,发现问题及时纠治,铲除“变灰、变黑”空间,努力把不法行为控制在犯罪前端。用实刑事追究,使出“杀手锏”,对寻衅滋事、敲诈勒索、强迫交易等涉黑涉恶类犯罪依法严打,同步强化线索深挖、打伞破网、打财断血措施,坚决打掉其嚣张气焰,防止黑恶势力滋生蔓延。
提升长效常治。把网格管理、行业监管、治安防控、协同共治叠加融合,夯实黑恶势力长效常治的根基。实施“台账+网络”管理,建立起囊括全员、覆盖全域的管理台账,由网格员做好日常随访,依托民声倾听主题等活动,及时常握和处置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消除风险隐患。强化“常态+动态”整治,发挥行政管理覆盖面广的优势,常态开展涉黑涉恶“一案一整治”行动,制发“三书一函”,推动各行业领域完善动态监测,联合执法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等深入开展,确保行业乱象得到有效整治。推动“实体+智治”融合,发挥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综治中心实体化、信息化优势。组织开展《反有组织犯罪法》“六进”宣讲,释放“扫黑除恶永远在路上”的强烈信号,保稳定促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袁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