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没有一丝犹豫和退缩,重新收拾行囊、告别家人、逆行出征,他们选择把自己关进“高墙”,筑起蓝色护盾,昼夜在岗,牢牢守护这方净土,在高墙下演绎着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平凡故事,不分白昼,不问劳苦,确保监所疫情“零感染”、安全“零事故”的业绩。他们在急难险重面前展现了公安监管民警不怕牺牲、勇于担当的本色。
忠诚奉献的“阻疫勇士”
廖勇,泸州市看守所一大队大队长,特殊时期的封闭管理模式彻底打乱了原有的管理和工作节奏,封闭狭小的空间,有限的警力,成倍的工作量,成为做好防疫和监区安全工作的一大难题,廖勇遇难而上,结合工作实际思考创新,出谋划策,摸索出以监控巡视为中心,上巡视道查监、大课教育点评、违规监室严管等战时管控模式。因为民警少、任务重,身为监管老兵的他主动承担起上百人的管理工作,原来看似简单的送饭、清垃圾、消毒、测温、送药、谈话立即成为沉重的工作压在身上。每日从早上六点开始,无论是对在押人员每日体温检测、监区各重点部位卫生消毒,还是组织在押人员锻炼、理发、洗澡,处处都能看见他的身影,往往一天只来得及正经地吃上一顿饭。作为监区的“老大哥”,疫情中的他一有空闲就和上岗的民警职工谈心谈话,关心关爱他们的家庭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却唯独忘了自己,在老毛病中耳炎发作了情况下,忍着疼痛、耳鸣困扰,他硬是靠着简单的吃点药撑了过去了。领导关心,他只平淡地一句话:“只要监所安全,付出都是值得的。”
高墙内的 “螺丝钉”
市看守所特殊病监区是全市唯一担负艾滋病、肺结核等特殊病犯罪嫌疑人和罪犯收押管理的监区,作为特殊病监区管教民警的夏阳成为此次战“疫”中名副其实的先锋和主力。他每天工作在与特殊病在押人员接触的第一线,早晚两次对每个在押人员进行体温检测,认真开展管理教育、谈心疏导、防疫知识普及和监所消毒杀菌等工作,准确掌握在押人员的思想动态和身体状况,充分发挥在监所多年工作积累的经验,妥善解决和处理管理工作对象中发生和发现的问题,成功及时地处置涉艾毒贩人员突发事件3起。
在疫情防控期间,夏阳在值班巡查中摔伤了小腿,他拒绝了单位通知家人,住院一周后在恢复期便又投入了封闭值班备勤,当后来妻子发现他腿上那条缝合了十一针的伤疤时,他只能愧疚地对妻子说:“我能做到的,只是让你们少担心少揪心”。
巾帼不让须眉
对于拘留所女民警宋羽来说,这场与新冠肺炎的战斗是一场遭遇战,封闭伊始,监区警力捉襟见肘,她是拘留所的“战斗员、宣传员、保障员、联络员、信息员”,作为一名女同志,她比男同志工作更努力、付出更多。由于监管场所工作性质特殊,从本轮疫情开始,拘留所便开始执行“7+7”AB班封闭勤务模式,即:连续值班7日,换班后在指定区域隔离备勤7日。办公室、会议室、管教室、收拘室等到处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大到所里的重大工作安排,小到嘱咐每位民(辅)警戴口罩,只要是她能看到的,她都会提醒、督促、落实。
平日里,她要查验民辅警、职工的核酸结果、健康码、检测体温、对行政办公区消毒等,协助管教民警管理监室,认真落实监室管理的各项规定,监室消毒、谈话警戒、配合巡诊样样不落下,对讲机里随时都能听到大家呼喊她的声音。封闭执勤期间还要肩负起所内的信息报送、宣传工作,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她还要坐在电脑前,整理一天的图片信息,又要编辑工作的文字材料,疫情期间,她基本上没有正点吃过饭,每次饭点,她不是在办公室打电话,就是在办公桌前核对相关信息。甚至在吃饭的时候,也常常能看到她的工作电话:“记住了,明天一早要开展全员核酸,吃完饭抓紧时间录入拘戒人员的核酸采集信息。”类似的电话充塞在她白天和夜晚。
她是民警,也是一个母亲,但疫情期间,视频连线承载了她对年仅七岁孩子的所有关爱!作为市拘留所的一员,特殊时期在“小家”与“大家”的选择中,她毅然选择了后者,没有一丝犹豫。
身先士卒的“定心丸”
古蔺县看守所所长陈伟,其妻子也是一名战斗在一线的医务人员。从发生疫情起,整整15天陈伟坚守在岗位上。妻子作为市中医院发热门诊的护士也被隔离在单位封闭上班,家中是由年老体迈的岳父岳母照顾的11岁女儿和刚满2岁的儿子。
封闭式管理的值班期间,除开每天的日常工作外,他还负责两个监室数十名在押人员的日常管教工作,同时还参与监控巡视岗的值班,他一人身兼所领导、管教民警、监控巡视民警的工作,以身作则的他感动了所有的同行,随后全体民辅警封闭值班中的“中秋节”坚守,得到了省厅监管总队的表扬和肯定!
高墙内无处不在的感动
在合江县看守所,刚做完胆囊结石切除手术、腹部插着胶管的57岁民警莫兴强坚持带病上岗,巡视在监所一线;同样是在所里,因公受伤检查出双膝髌骨软化症、外侧副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多方治疗都没有痊愈的杨顺莲,疫情期间没有请过一天病假,巡视道上那一瘸一拐的身影,成为高墙中一道最美的风景……
“警徽之下,职责神圣”为着这份使命和担当,坚持与坚守,无数的监管民辅警在疫情中以不畏艰难,无悔付出精神,在高墙内逆风而行,尽显本色。
(皓哥 卿袁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