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一名95后选调生诠释一线抗“疫”故事

  
2022-09-24 13:33:30
     

“9月24日6时起,我们青台村将降为低风险区啦!”李若晨激动地说到,办公室随即爆发出一阵欢呼声,在场的村干部们在奋战15天后,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李若晨是一名基层选调生,任郭北镇青台村书记助理已经两年了,在“9.08疫情”爆发后他在村上一干就是半个月,在他与镇村干部起早贪黑的共同努力下,青台村自9月10日发现阳性患者一人后,再无一例新增病例,平安地从高风险区逐步降为低风险区。


通宵采样,不知疲惫的“战斗员”

12日晚11点,他承担了信息录入和样本封箱工作,和镇村干部一起奋战到第二天7点,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他的的衣服早已湿透,口罩的勒痕深深地印在脸上。连续几天的工作,让这个26岁的小伙子看起来沧桑了不少。在入户的路上,他闭着眼在三轮车上睡着了,大家都不忍心打扰他。可一到目的地,他又生龙活虎地投入战斗。经过8个小时的努力,他们逐一入户完成了全村600余户1600余村民的核酸检测。划定封控区后,他主动承担了封控区上门单采任务,“我是村干部里最年轻的,在这特殊时期,我不能退缩,更应该挺身而出。”从全员检测到上门采样再到封控区单采,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临危受命,披挂上阵的“指挥员

“若晨,你聪明能干,我和老百姓都相信你能担得起这份责任。把青台交给你,我放心。”村党委汪书记在被隔离前语重心长地说道。9月15日,包括4名村干部在内的66名红码密接人员被专车接送至隆昌隔离点,疫情防控工作开展瞬间面临巨大阻力。在困难面前,李若晨主动承担起了指挥工作,勇担重任,按镇政府、卫生院、疫情专班的要求,严格落实静态管控政策,做好健康监测、核酸检测、人员转运、环境消毒监测、垃圾分类清运等工作。每日完成核酸检测后,他又忙着汇总数据上报,协调次日物资,分配人员点位,有条不紊地操持着青台村这艘大船驶向安全的港湾。

扫楼清户,协调沟通的“信息员”

阳性病例确诊后,他第一时间查看监控排查信息,帮助区流调专班确定阳性病例的密切接触人员名单,及时追阳断链。同时摸清在家村民的情况,建立扫楼清户台账。做到底数清,家底明,在每天做核酸时对照村民参与情况,以便电话提醒,做到全员检测。按照东兴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管控要求,他建立了高风险地区管控“六本台账”,明确了工作人员、人口基数、健康监测、特殊人员、重点人员、消毒清运的情况。

服务群众,保障民生的“勤务员”

静态管控后,老百姓的购买猪肉、蔬菜、药品成了又一个考验。解决好群众的后顾之忧,抗疫工作才能顺利开展。“青台5组中药汤156包,蔬菜包2个,肉包3个,大米2袋,麻烦李师傅你来拿一下吧,我已经帮你装好箱了”李若晨熟练地拨通了青台5组小组长李德平的电话,将物资放进了准备好的纸箱中准备分派到户。除了物资保障,他还和村干部为特殊人群提供“一对一”服务,做到及时关心关爱。将援助的爱心蔬菜,送到独居老人、残疾人、慢性病患者的家中。

上情下达,为民解惑的“宣传员”

“大家再坚持下,咱们今天做完核酸,相信很快就能解封了。请没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举下手,我给大家发核酸采集卡,以后解封了上街一定要和身份证一起带上。”他一边录入信息一边向村民宣传政策。并在全村范围内用小喇叭滚动播放《通告》,积极向全村老百姓做好宣传,安抚他们的情绪,并严格要求他们不串门、不出户、不出村,落实静态管控。

低风险并不代表疫情结束,还要继续努力,把居家隔离人员管控好、服务好,落实值班值守制度。加强自我管理,严格对进出人员实行“一扫三查”,落实好戴口罩、测体温、不聚集等防控措施,继续守好青台一方平安。

从白天到黑夜,从艳阳到秋雨,从酷热到微凉,不变的是他作为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无畏。千千万万个内江人,构成了我们脚下的这方热土,正因为有着无数和他一样的党员干部和志愿者,才成就了我们逐步解封的步伐,人心齐,病毒移!

来源:东兴融媒

编辑:谢梦吟   校对:曾燕   审核:代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