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来新收公司纠纷案935件 四川自贸区法院发布公司纠纷审判白皮书

  
2022-09-29 15:03:16
     

徐新雅 四川法治报-法治四川客户端记者 刘冰玉

9月27日,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四川自贸区法院)召开新闻通气会,发布公司纠纷审判白皮书。旨在进一步推动公司投资纠纷的专业化审判,规范商事主体投资行为,加强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提升四川自贸试验区法治化营商环境水平。


2019年以来,四川自贸区法院着力发挥在贸易、投资、金融、知识产权、涉外等领域的商事审判职能,高度重视公司纠纷审判工作,此次发布内容对四川自贸区法院2019年至2022年6月三年多以来办理的“与公司有关的纠纷”案件情况进行了梳理分析,对公司纠纷审判态势与服务保障情况进行了总结归纳,并对审判和调研中发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就更好的发挥司法裁判对商事主体的规范、引导作用,完善四川自贸试验区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出公司治理的对策建议。

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四川自贸区法院共计新收公司纠纷案件935件,审结824件,结收比为88.13%。除2020年初期受疫情影响,收案增速略放缓之外,案件受案量总体呈现快速递增趋势,特别是2021年较2020年同比大幅增长55.60%。纠纷案由中,案由分布广泛,股权转让纠纷占33.16%、请求变更公司登记纠纷占8.98%、股东知情权纠纷占7.81%、清算责任纠纷占5.99%、公司解散纠纷占4.71%、新增资本认购纠纷占4.39%等。从收案统计数据看,区域分布较为集中,四川自贸试验区内高新区片区涉及案件749件,占比80.11%,天府新区直管区片区随着天府基金小镇、总部商务区、科学城片区等商事主体聚集区的建设,相关公司纠纷案件也在逐步增加,共133件,占比14.22%。涉及成都双流空港片区46件,占比4.92%、青白江铁路港片区7件,占比0.75%。

    据四川自贸区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纠纷审理主要呈现5个特点。即普通程序适用率高,审理周期较长,平均自然审理天数为113天,远高于同期民商事案件的平均审理天数。审理难度较大,作为简案进行速裁的空间较小,繁案所占比例达99.24%。利益协调难度较大,案件调解撤诉率低,已审结的824件公司纠纷案件中,调解结案比例仅为8.68%。涉案标的额较大,从立案标的数额来看,具有财产给付、确认内容的公司纠纷案件为686件,立案标的总数额为16.6376亿元,案件平均涉诉标的额为208.4万元。衍生关联诉讼特征明显,股东往往将诉讼作为博弈手段使用而不断提起有关诉讼,牵涉的利益较为繁杂。

为此,四川自贸区法院在审理公司纠纷中,不断完善公司投资案件办理的相关制度创新。建立专业化审判体系,优化建立繁简分流机制,实现案件“快慢分道”,速裁中心专设1个公司案件快审团队,将调解员直接配置到审判团队,负责公司纠纷案件的诉前调解及司法确认、速裁工作。突出调解制度优势,引进专业化商事调解组织,建立诉调对接专业化解纷团队。强化典型案例引导,积极打造精品庭审,就诉讼规则、证据审查标准、法律适用等方面明确司法尺度。完善公司投资纠纷与清算破产审判的衔接,创新完善自贸破产审理机制。制定出台相关规范性文件,加快推动“僵尸”企业的有序退出。

会上,四川自贸区法院对公司治理及防范化解公司纠纷提出六条对策建议。不断深化对营商环境建设的思想认识和完善相关指标体系;持之以恒地推动加强公司投资者教育;完善自贸试验区司法机关与公司登记机关的协调联动机制;推动强化投资者对公司的出资责任和资信公示义务;推动公司破产、清算、注销法律修改完善;完善涉公司治理纠纷的诉源治理体系。

下一步,四川自贸区法院将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从对标一流先进、提升专业审判、强化成果输出、夯实人才与智能化保障等方面,不断提升公司类纠纷案件的审理水平,努力为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为西部地区对外开放高地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编辑:贾知若   校对:曾燕   审核:代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