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法治四川新闻客户端记者 吴显云
8月1日,记者从资阳市检察院获悉,7月28日至29日,全省检察机关加强政治建设暨贯彻落实中发28号文件精神推进会在国家检察官学院四川分院举行,省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冯键出席会议并讲话,省院领导班子成员、检委会专职委员,各市分州院检察长在主会场参会,资阳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吕皓作交流发言。
今年以来,资阳检察机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高检院“质量建设年”要求,以求极致精神严把案件质量关,批捕、起诉案件质量指标分列全省第5、第1,相关经验在全省刑事检察工作会上交流。特别是高质量履行毒品犯罪检察职能取得较好成效,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资同城化作出积极贡献。1件案件被省禁毒委、省法院、省检察院评为优秀案例;探索的强制隔离戒毒检察监督实践课题入选2022年依法治省法治蓝皮书。
严格把好捕诉关口,切实履行指控犯罪主导责任。
切实发挥审前过滤把关作用,毒品犯罪具有隐蔽性高、证据易灭失、口供难获取等特点,资阳检察机关严格按照证据裁判要求,强化诉前引导作用。上半年,不批准逮捕案件中证据不足的占86%,批捕后提出继续侦查、补充侦查意见120人次。在全省率先探索由市级院审查逮捕重大毒品案件,做法获省检察院肯定。
切实促进执法司法标准统一,牵头召开法检联席会、成德眉资制贩毒案件办理座谈会,就制毒废液认定、毒品案件级别管辖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积极开展成渝毗邻地区禁毒检察协作,与重庆大足、潼南、荣昌等地检察机关建立毒品犯罪案件办理协作机制,推动跨区域、跨部门执法司法标准统一。
依法准确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总体从严基础上,注重对毒品犯罪分子教育转化。上半年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办案57件76人,量刑建议采纳率为91.05%。
精准实施诉讼监督,确保毒品犯罪案件办理质量。
全面强化立案、侦查活动监督,充分发挥侦查监督和协作配合办公室职能作用,推动构建全要素、即时性监督模式,共监督立案、撤案7件,追捕追诉6人,纠正毒品提取不规范等问题。其中,通过审查一起贩卖毒品案电子证据,发现并追诉多笔贩毒事实,被省检察院评为优秀案例。
全面强化审判活动监督,加大对毒品案件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定罪量刑等方面的监督力度,部署开展近三年毒品案件生效判决专项监督评查工作,提出、提请抗诉3件,均获法院改判或发回重审。
主动拓宽监督领域,深化提升毒品检察治理成效。
在全省率先探索强制隔离戒毒执法检察监督,依托派驻检察室和不定期巡回检察,先后针对执法不规范等问题发出检察建议5份,督促建立病残戒毒人员分类管理等多项机制,推动戒毒执法、戒毒康复规范化,资阳被省检察院、省司法厅确定为司法行政强制隔离戒毒检察监督试点地区。
部署开展生效案件涉案毒品专项清理,联合公安机关对2010年以来已生效的毒品案件中涉案毒品进行清理,提出规范涉案毒品保管意见6条,监督公安机关销毁各类涉案毒品、制毒原材料。
严防“互联网+物流”制贩毒活动,与交通运输、邮政管理等部门建立“检邮通”等行刑衔接机制,常态化开展寄递业违禁品整治活动。
立足办案能动履职,积极参与禁毒综合治理。
重点防治涉毒次生危害,结合办案向相关行业、领域发出风险预警等5条,上半年涉毒违法人员肇事肇祸“零发生”。如,针对办案中发现的戒毒人员持有机动车驾驶证问题发出检察建议,防范“毒驾”给公共交通安全带来的风险隐患。
积极参与乡村毒品问题治理,指导联系2个挂牌重点整治乡镇强化禁毒防毒,探索建立的涉毒人员“1+5+4+N”管理模式,获全市推广,联系的乡镇均提前“摘牌”。
多途径多层次做好禁毒宣传,成立“青雁”禁毒宣讲团,结合案例深入社区、学校等开展禁毒专题宣传;通过在乡镇设立法治教育体验室、将普法小喇叭开通到村社等将禁毒宣传送到最基层;综合利用“未检侠”“萤火虫”等品牌,重点加强未成年人禁毒宣传,做法被中央电视台报道。
下一步,资阳检察机关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抓实“质量建设年”全面提升办案监督质效,全链条打击毒品犯罪、全方位融入禁毒工作,以能动检察履职营造平安无毒的社会环境。
一是狠抓案件办理,依法惩治各类毒品犯罪。持续深化毒品案件提前介入和重大毒品案件由市级院审查逮捕机制;认真落实“一案双查”机制,强化涉毒洗钱犯罪打击力度,坚决遏制毒品犯罪势头。
二是注重监督质效,不断提升毒品检察治理品质。切实履行诉讼监督职责,加强“两项监督”、审判监督,确保案件质量;积极助推禁毒社会治理,结合办案及时发现有关行业、领域监管问题,推动禁毒防毒责任落实落细。
三是加强专业化建设,持续锤炼检察人员业务能力。探索组建毒品犯罪案件办案团队,推进毒品案件办理流程标准化,加强对毒品犯罪的研究分析,全面提升毒品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