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月群 四川法治报-法治四川新闻客户端记者 曾昌文
“大娘,来这里扫码。”“请大家保持一米的距离,请大家保持一米的距离。”“大爷,没有健康码的话请走这条通道。”每天早上,在邛崃市夹关镇王店社区核酸检测采样点现场,网格员化身秩序劝导员、化身“大白”信息采集员,投入到邛崃市夹关镇全员核酸的服务工作中,筑牢第一层健康安全防护网。
清晨6点不到,古镇尚未苏醒,王店社区网格员们忙碌的身影就出现在社区核酸采样点上,她们脱下蓝色马甲,换上了白色防护服变身“大白”,他们的任务是负责待检人员的信息采集。“全员核酸村上人手不太够,我们来帮忙,主要负责信息录入,核对试管的条形码,核对居民扫码的基本资料信息。”王店社区第二网格网格员郑燕琳表示。在核酸检测现场,针对年龄较大的老年人,因为信息不通或者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等各种原因,无法及时生成个人信息码,网格员看到后都会第一时间上前提醒群众走无健康码通道以完成核酸检测。
7月23日凌晨5点,邛崃市火井镇启动全员核酸检查工作。本着应检尽检,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的原则,银台山村针对辖区内年老体弱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进行上门核酸检测。“王书记,我每天都在一日双巡,这一片谁家有残疾人,谁家有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我都很清楚,我来带医护人员上门。”银台山村网格员王继霞对银台山村党支部书记王惠说道。
随后按照安排,王继霞充分发挥“人熟地熟”的优势,带领医护人员上门为21名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群体入户提供了核酸采样服务,协助医护人员进行信息登记和录入工作,开启人性化暖心服务。
“嬢嬢,您咋个不戴口罩呢?”邛崃市桑园镇向阳村第一网格网格员李晓雪在日常走访中发现歇凉的大娘未戴口罩、便善意提醒道。李晓雪在走访中了解到,很多村民认为前几天已经做了核酸检测,检测结果正常,防控意识便逐渐懈怠。
为此,李晓雪重点关注村65岁以上老年人,通过分析防控形势、摆谈疫情传播案例、编撰防控顺口溜、以及经常性提醒等方式,推动培育老年人佩戴口罩、不扎堆、不聚集、少赶场、勤洗手、多通风的防控习惯。针对个别商超、餐饮单位等私营业主落实防控义务不到位、认为防控会增加不必要麻烦等问题,李晓雪积极向镇政府、村干部“借力”,督促推动体温检测、扫码亮码(或纸质版登记)、戴口罩、通风消毒等防控措施执行到位。针对防控面大、工作人员少等现实问题,李晓雪积极发动网格中的积极分子、五老乡贤、党员、小组长等社会力量,加入防控志愿队伍,更快速、准确掌握外地回村人员情况,做到数据实、底数清、情况准。目前,向阳村已组建2支30人的志愿队伍,有力保证了村疫情防控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