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官“温柔讨薪” 让“两难”成为“两全”

  
2022-08-12 09:56:51
     

邓皓 四川法治报-法治四川新闻客户端记者 李丹

“多亏了检察院同志的帮助,我的血汗钱终于拿回来了!”近日,高县农民工王某友将印有“依法履职司法为民积极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锦旗送至县检察院,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我都是60多岁的人了,2017年的工钱到现在已经5年了都没拿到手,不知道该怎么办了……”2021年1月,步履蹒跚的王某友来到高县检察院信访接待室。一进门,便向检察官诉说他的讨薪之苦。


原来,2017年至2018年,王某友跟随汪某贵外出务工,务工返程后,王某友应得的2.6万余元劳动报酬却一直没有拿到手。在多次讨要无果后,王某友来到高县检察院寻求法律帮助,请求检察院帮他“打官司”讨要工钱。

掌握情况后,检察官迅速行动,查阅了务工登记台账,询问了当事人汪某贵,明确了汪某贵与王某友存在雇佣关系。同时,了解汪某贵目前经营发展状况,及时跟踪了解王某友诉求,对案件事实与法律关系进行了深入的调查核实。

经审查核实后,高县检察院决定支持王某友向县法院起诉。最终,高县法院判决汪某贵应向王某友支付劳动报酬、误工费共计3万余元。

判决下来了,事儿却还没了。受疫情影响,汪某贵生意经营惨淡,时隔一年多仍无法支付所欠劳动报酬,王某友只得申请县法院强制执行。经法院查询后,发现汪某贵确无可执行财产。

一边是急于讨薪的农民工,一边是勉强维持生计的个体经营户,案件陷入“两难”局面。

“起诉不是目的,帮助农民工拿到劳动报酬才是关键;强制执行也不是目的,如何在保证农民工拿到自己劳动报酬的前提下,确保个体经营户得以生存发展,彻底消除矛盾才是初衷。”于是,承办检察官多次与双方当事人进行沟通交流,组织双方座谈,通过讲事实、摆道理、释法理、通情理,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分期履行和解协议。协议签订之日,汪某贵即向王某友支付了第一期应付款,“两难”最终变成“两全”。

编辑:谢梦吟   校对:曾燕   审核:代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