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法治四川新闻客户端记者 曾昌文
“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成都市新津区法院立足人民法庭地处基层、深入群众的区位优势,不断深挖内生动力,积极延伸审判职能,切实加强联动协调,将人民法庭打造为人民法院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
聚焦主业,当好推进者。结合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试点工作,新津法院优化完善人民法庭职能定位,在人民法庭部署推进简案快执工作,实现民事诉讼案件从立案、缴费、诉讼、调解、审判、执行为一体化全流程全链条办理,将人民法庭打造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小法院”。同时还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宣传示范作用,在人民法庭创新开展“群众点、我来审”巡回审判活动,聚焦基层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针对性开展巡回审判和随案法治讲堂活动,让人民法庭参与基层治理的实效成效最大化。2021年以来,共开展巡回审判活动20余次,旁听群众达500余人。
靠前服务,当好参与者。各人民法庭主动对接社区、网格员、调解组织等基层治理力量,利用法官诊疗室、微信、电话、座谈交流等方式,实现法律问题解答、矛盾纠纷化解线上线下实时开展,全力构筑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模式。强化精准对接,以青年服务小分队、问需服务小分队等形式,定期不定期走访乡镇、社区、企业,主动走访乡镇、村社等,就审结的辖区涉法涉诉典型案例进行问需坐诊服务,解答难题,预警风险,努力做好基层党委政府的司法“小助手”。2021年以来,三个人民法庭到乡镇、社区等开展问需坐诊服务40余次。
延伸职能,当好服务者。针对近年来土地流转纠纷、拆迁安置补偿款分配纠纷、物业纠纷等呈现上升趋势,各人民法庭主动加强与辖区镇乡、司法所、社区沟通联动,建立“点对点”处理协调联动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在诉前调解、诉前沟通、诉前释法等阶段积极参与、提前介入、主动解答,实现司法服务“零距离、零时差”。加大司法大数据挖掘力度,针对案件中反映出典型问题共性问题,以司法大数据报告、司法建议等形式,为涉农企业发展、涉农项目引进、农业产业升级等提供数据支撑、贡献司法智慧。2021年以来,三个人民法庭主动参与诉前沟通调解等5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