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她从即将退休的老民警手中接过了两本厚厚的笔记本,那双扑闪扑闪的眼睛里满是稚气和懵懂。时光流转,依旧是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笔挺的飒爽英姿,在警服的衬托下,更显人民警察的风采,她浑身散发出多年警察生涯沉淀下来的强大气场。她,就是泸州市公安局江阳区分局南城派出所副所长、社区民警林燕。
扎根基层
把社区警务工作做到老百姓心坎上
从警校毕业后,林燕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她始终扎根基层,在社区民警的岗位上一干就是14年,从稚嫩的新警成长为妥妥的“老社区”,她把群众当家人,尽心尽责尽力,将心比心,用真心换群众的真心。
林燕所在的南城派出所辖区是泸州的老城区,老旧小区多、人员流动大、纠纷求助多、管理难度大,她每天除了要接待前来派出所办理基本业务的群众以外,还要走街串巷,及时了解辖区的治安情况。林燕说:“只有走进群众当中,才能知道他们真正的需要,才能在第一时间给予群众最大的帮助。”
“社区民警干的就是和老百姓打交道的工作,这个岗位很普通,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管的都是家长里短的小事。可就是这些小事,在老百姓眼里就是大事。我的体会是,做好社区民警,最重要的就是做好群众工作,这是基础。”林燕这样说,也就这样做了。
由于辖区老旧小区多,房屋的隔音效果差,此前,林燕就接到群众报警称:“因楼上邻居进屋时不换鞋,走起路来噪声很大,严重影响了楼下正常生活,两家发生矛盾,谁也不让谁,现在闹得十分厉害。”林燕立即赶到现场,了解到因为楼上住户是年轻人,回家时间比较晚,穿着高跟鞋走路影响了楼下老年人休息。两家人因此产生了不小的矛盾,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在了解到双方矛盾根源所在后,林燕设身处地从两家人的角度出发,苦口婆心地做着双方的工作。但由于当事双方都在气头上,不愿配合,甚至还将情绪发泄到林燕身上。林燕没有生气,没有放弃,她更加耐心地从生活、工作、邻里关系等方面为当事人分析,多次组织座谈、进行走访劝说,直至两家握手言和,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下。
林燕的办公室里挂着一面写着“舍己救人 一心为民”的锦旗,说起这面锦旗的由来,林燕既欣慰,又心有余悸。事发当天,她接到群众报警,称其儿子最近情绪有些低落,事发当天下午便离家出走不知所踪。得知情况后,林燕心急如焚,立即组织同事满城寻找。“当时天基本已经黑尽了,给我们找人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找了很多地方都没有找到。”
在大家都一筹莫展时,林燕发现江边有一个落寞的背影,但隔太远看不清楚对方的模样,林燕急忙走上前确认。幸运的是,从这个男孩的身形、衣着判断,正是报警人的儿子。
林燕不经意地坐到他旁边,有一搭没一搭地和他聊了起来。起初男孩并不搭理林燕,林燕也不恼,自顾自地说着自己的工作、生活,再聊到男孩的学校、学习。终于,对方开口了。原来,面对学业和家长的双重压力,男孩在一次考试中发挥失误,于是离家出走,甚至一度产生了轻生念头。
林燕暗暗捏了一把汗,又庆幸及时找到这个男孩。她开始挑着轻松的话题与其聊天,从人生经历聊到生活中的困难,用自己的经历开导男孩。“孩子,生如逆旅,一苇以航。面对逆境的时候,我们更应该逆风飞翔,你要相信,越过困难,等待你的会是更美的风景。”林燕像一个知心姐姐一般,用耐心的劝说温暖了这个迷茫的少年,让他畅想着未来的美好。最终,男孩终于愿意回家。但林燕的工作并没有结束,她与少年的父母展开交流,告诉他们孩子因压力过大甚至产生了轻生念头。孩子的父母决定改变教育方式,让孩子健康成长。看着其乐融融的一家人,林燕才放心地离开。第二天,孩子的父母为林燕送来了这面锦旗,感谢她救回了孩子。
帮助换来感激,感激换来配合。一个辖区的平安稳定,离不开多方共建共治,更离不开警民鱼水情深,林燕用心把社区警务工作做到老百姓心坎上,用自己的方式架起一座警民连心桥。
以“智”谋治
亮最美“警”色守护辖区平安
“因为执着,所以热爱。”小区楼宇、犄角旮旯,处处都有她的身影,那一抹藏蓝,走遍了辖区的每个角落。在林燕的心里,辖区内4000余名居民的安全是她最大的牵挂,走访群众、入户调查、掌握社情民意、开展安全防范宣传、打击犯罪、维护辖区治安稳定,她一刻不曾松懈,用脚步丈量着辖区的安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利用新技术、新手段盘活手中的信息,实现信息价值最大化,反作用于社区工作,林燕在探索的道路上不断摸索前进。
春节期间,林燕在得知辖区内某市场群众遭遇扒窃的情况时有发生后,充分利用自建的“社区网上警务室”微信群、辖区居民群及单位联系群,即时发布防范知识、反扒技巧等,提高群众自我防护能力。通过群策群力,将群众反映的信息收集起来,更好地指导、调整应对举措。同时加强打击,要求并指导农贸市场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加大巡查防范力度,并将此情况向综合指挥室作了反映,结合天网和市场内部监控视频进行追踪,锁定了一名女性嫌疑人,并在该女子再次来到农贸市场伸手摸包时,将其当场抓获。此后,林燕又通过天网监控视频找到受害者,退回了他们的损失。
林燕所在的滨江社区是江阳区最老的社区之一,人员多、流动性大是这个社区最鲜明的特征,如何提升群众的安全感是林燕时常思考的问题。为此,她深入社区,细化社区人员结构,从中了解治安问题、安全隐患、案件线索等。她结合老城区地域特点、群众生活习惯等,错峰开展防盗、反诈宣传,切实提升辖区群众的防盗防骗意识。
今年7月,水井沟某手机店老板找到林燕,向她提供自己店内手机多次被盗的线索。掌握情况后,林燕立即组织派出所值班民警展开调查。连续几天的视频一帧帧地看,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人群中锁定犯罪嫌疑人并在当天将其抓获。“民有所需,警有所为。群众在需要帮助的第一时间就想到我们,是对公安机关的信任和支持,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林燕这样说道。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林燕一直忙碌在基层一线,服务于社区。她始终把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头等大事,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各类社区防控力量全天候驻扎在社区,全力守好疫情防控“第一关”。在疫情防控期间,她借助前期细致入微的社区基础工作,带领社区警务团队用最短的时间摸清辖区详细情况,不仅做到心里有数,工作台账也是一目了然。
情系辖区
用汗水和付出耕好社区“责任田”
一片社区就是一席舞台,心有多高,舞台就有多宽广。作为社区民警,林燕“进百家门、识百家人”,用自己的汗水和付出成为社区“活地图”,她是群众眼中的“老黄牛”,在社区的“责任田”上默默耕耘。
从本质上看,社区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必须以感情为纽带。作为一名社区民警,林燕始终牢记“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宗旨,自觉做到亲民、爱民,主动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在林燕分管负责的滨江社区,几乎每户居民家里都会有一张“警民联系卡”,以方便群众随时利用手机、短信或微信进行报警求助、法律咨询。这张普通的小卡片将林燕和辖区居民的心紧紧地拴在一起,卡片上的电话号码不仅是简单的数字,更是为民服务的承诺。“有事请打我电话,我一定会尽快赶到。”每送出一张“警民联系卡”,林燕都会对群众做出同样的承诺。
“在我办理户口的过程中,社区民警同志没有喝我一口水,更未收我一份礼,真是人民的好警察……”这是一封10年前群众手写的感谢信,纸张已经泛黄,但字里行间的感谢跃然纸上,也是林燕为民办实事的真实印证。原来,这封感谢信出自王女士,他们一家都是外地人,由于丈夫在泸工作,举家迁往泸州。当时为了孩子上学,急需将户口迁到泸州。奈何在户籍窗口却被告知自己在原户籍所在地的户口还未注销,无法在泸上户。眼看孩子的报名时间将近,在那个交通并不便利的年代,往返两地必然会耗费大量时间,耽误孩子上学,为此,王女士急得团团转。就在这个时候,她想起了“警民联系卡”上的林警官,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拨通了林燕的电话。得知具体情况后,林燕联系户籍民警了解情况,又立即向所领导报告,通过向上级部门汇报、求助,由上级部门与该省进行协调,最终帮王女士在孩子报名前成功落户泸州。社区是个大家庭,林燕同志把每一位居民都看做大家庭里的一份子,真心实意地去关心他们,自觉摆正同群众的关系,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忧、我有所虑,民有所求、我有所助,民有所难、我有所救。
2010年,由于派出所人员调整,林燕接过了同事手中的社区,一个人管理两个社区,面对成倍增长的辖区人员和工作量,她没有懈怠,打起十二分精神,保质保量地完成每周2至3次的走访工作,了解辖区群众的生活动向。主动与社区干部、群众聊天,了解社区治安状况的最新动态,把租赁房屋、重点企事业单位等重要信息全部收集起来,一一记录。
作为双警家庭,林燕的丈夫也是江阳公安的一员。“他平时工作也很忙,经常会通宵加班。我还有个儿子,在读小学。虽然我们的值班备勤很多,加班也是常事,但有家里老人帮衬着,目前还能应付得来。”林燕说得轻描淡写,将其中的心酸和艰苦默默咽下,依然用乐观、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群众、工作、家人和孩子,平衡好自己扮演的各种角色。
“警察这个职业,有担当、有付出、有挑战、有牺牲。唯一的收获,就是群众的满意,社会的安定。”心存希冀,目有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生。林燕是千千万万一线民警中的一员,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舍小家顾大家,默默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用平凡坚守,书写着“人民警察”最美的篇章。
(朱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