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纳入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工作成效典型案例。”这是近日绵阳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荣全,对江油市人民检察院办理的“守护群众钱袋子,为被害人挽回全部经济损失636万元”一案作出的批示。
近日,江油市人民检察院办理一起涉养老领域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为186名投资人挽回全部经济损失636万元,着力守护好了老年人的“钱袋子”。这也是绵阳市今年自4月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以来,成功办理的一起全部追回投资人投资款的典型案件。
2017年,四川某文化旅游公司陷入资金困难,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某某为解决资金问题,在公司不具备吸收公众存款资质的情况下,通过散发宣传单、组织客户参加推介会、老客户推荐新客户等方式向老年人宣传,并承诺每月返还投资金额1%的消费券(未消费还可以折抵现金)合同到期后返还本金。
因受高息回报的诱惑,186名投资人总共将636万元退休金等养老钱等投给了该公司参与项目。合同到期前,得知公司资金链断裂无力继续支付返利及退还本金血本无归后,投资人纷纷选择报警。为做好追赃挽损工作,江油市人民检察院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统筹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将退赃情况作为追究刑事责任和案件最终处理的重要依据。
在本案办理过程中,承办检察官多次向5名犯罪嫌疑人释法说理,并组织侦查人员现场核实退赔情况,最终将投资人的投资款全部追回。结合涉案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与具体情节,江油市人民检察院将依法办案与护航民营企业发展紧密结合,对涉案公司以及王某某等4名犯罪嫌疑人均作出了不起诉决定。
本案投资人大部分都是老年人,江油市检察院坚持应追尽追原则,把追赃挽损贯穿办案全过程,作为惩治养老诈骗犯罪的核心要务,最终将投资款全部追回。
江油市检察院办案检察官借此案例提醒老年朋友:要防范高利诱惑,不要因为蝇头小利吃亏上当,导致血本无归。
相关链接:
投资理财需谨慎,蝇头小利莫贪心。养老诈骗是一种针对老年人群体的诈骗行为,主要表现如下:
1、以小恩小惠、亲情关怀吸引关注、骗取信任,再通过虚假夸大宣传、高额回报承诺等骗取大额财物。
2、打着养老政策、前沿科技、金融创新等旗号,利用老年人接触不多的新概念、新名词塑造“政府支持”“经营正规”“前景无限”等假象,对老年人迷惑性不断增强。
3、黑灰产业助推养老诈骗。比如,利用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有针对性的编排话术、编造产品或项目,实施精准诈骗,让诈骗更容易得逞;利用非法互联网广泛引流,波及范围更广;利用非法支付平台迅速汇聚、转移资金,造成损失更大。
黄琳 贺程柏 赵银熙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