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法治四川新闻客户端记者 曾昌文
“我最大的成就感,就是一走进社区就有人招呼我。”龙泉驿商业街社区里没有人不认识曾其正。
52岁的曾其正,自1994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在成都市公安局龙泉驿区分局山泉派出所、看守所、茶店派出所工作,2006年6月被分配到龙泉派出所担任社区民警。
商业街社区位于龙泉驿老城区,小区大都是老旧院落,出租户众多、人口流动频繁,治安形势复杂。45个小区、1127家商业店铺、住户4292户,实有人口12000多人……曾其正只要一有空,就会揣着笔记本到社区转转,和居民商户聊上几句,问问门卫小区有没有人员增减,和房东摆谈摆谈租户情况,到中介公司了解了解最新信息。曾其正对每家每户的情况了然于心,群众也都熟悉他,谁家有纠纷,就会找曾警官评评理;谁家有困难,曾其正也会第一时间帮忙解决。
家住商业街的王阿姨从南充迁来,因自己身患疾病、子女又在外地工作,落户的事一拖再拖,成了她的一块心病。曾其正得知后,主动上门拜访,为王阿姨审核好相关手续后,将户口簿送到了王阿姨手中。这件事在曾其正看来只是举手之劳,却被王阿姨记在了心里,阿姨走到哪里见谁都得说一句:“曾警官好人啊!我们百姓的贴心人啊!”
入警以来,曾其正连续8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荣立三等功3次、市局嘉奖3次、分局嘉奖4次,获得龙泉驿区“驿都工匠”、全区首届“十佳社区民警”、“全区公安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公正、灵活、耐心,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田”
开商铺的陈老板和楼上居住的孙大爷这对见面就急眼的“仇家”终于握手言和的消息一出,瞬间传遍了街坊邻居。前期,陈老板在一楼商铺卖水电器,由于楼房老旧,下水道经常堵塞,二楼用水频率高一点,楼下就会废水漫灌,陈老板一气之下关掉了总阀。这一关,楼上的孙大爷不愿意了,怒火中烧的两人一来二去就吵了起来。吵的次数多了,矛盾也越来越尖锐,一天晚上,两人又因为漏水问题吵架,最后还动了手。曾其正了解情况后,发现两人只要坐在一起必定吵架,便决定一个一个单独攻破。掌握两人的诉求后,曾其正登门拜访双方20多次,一个一个问题协调解决,一步一步缓和矛盾,两人终于达成共识,互相理解包容。事后,孙大爷说:“小曾这个人,谁也不偏袒,谁有问题他就敢指出来,把你说得脾气都没了,反正我服。”
在曾其正心里,自己管辖社区出现的矛盾必须亲自去化解,他有独有的“一句话工作法”。他时常说:“做群众工作要讲究方法,要学会掌握群众心理,一句话可以把群众说来笑,也可以把群众气来跳。”首先当好一个倾听者,主动把话语权让给群众,听懂群众所想所需,大家把矛盾说出来的同时,也更愿意倾听别人的意见。曾其正也靠着“一句话工作法”,凭着公正公平、耐心细致、灵活见效的工作方式,实现16年群众工作“零投诉”。
作为一个社区民警,亲力亲为、尽心尽职是基本
“老曾啊,真的太敬业了,做什么事情都有动力。值了班第二天基本就不休息,又坐回办公室维护他的‘一标三实’数据去了。”同事们说起曾其正,都得夸一句。
作为社区民警的曾其正,还兼顾着所上报账、伙食安排等后勤工作,事情繁杂,工作量大。但曾其正总坚持一个理念——“一标三实”数据核查工作必须自己做,谁也不能帮忙!在曾其正看来,维护数据正是自己了解社区情况,掌握人员变动最快的办法,也是增强社区群众安全感、认同感的最好方式。一年几次的数据维护,是曾其正最忙的时候,但他也从不懈怠,上班没时间,就下班抽空跑社区。
“我为小区守一夜,小区为我护一年。作为一个社区民警,亲力亲为、尽心尽职是基本。”针对商业区的老年人群体,曾其正经常在小区门口跟大家拉拉家常,顺便宣传各种常见的诈骗套路和防范知识。只要发现辖区居民有正在被犯罪分子实施诈骗迹象的,他坚持能见尽见,第一时间前往居民住所面谈,既提升了精准劝阻的有效性,也加大了宣传力度和效果。不仅如此,他还时常利用周末节假日到各小区与物业及保安进行交流,扎实日常巡防工作。在他的努力下,许多老旧小区成功实现零发案。
年过半百,两鬓花白,坚守社区一线,一干就是16年。一个人的辛勤与坚守感动着一群人,青丝渐变白发,见证社区变化的曾其正,被居民们当成了自家人,他是婆婆爷爷口中的“小曾”,是年轻人熟悉的“曾叔”。商业街区上,“曾警官”这三个字早已成为最响亮的一张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