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市法院构建能动执行司法供应链 深入推进执行“一体化”建设

  
2022-06-23 15:03:57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赵诗柯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而执行则是这最后一道防线上的最后一个环节,关系着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最终实现。今年以来,为切实解决执行难,都江堰市法院以成都法院系统深化执行“一体化”改革为契机,构建能动执行司法供应链,深入推进改革工作,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强化“神经中枢”推动执行指挥中心实质化运行

执行指挥中心作为执行办案、指挥调度、综合管理、统筹协调的“神经中枢”,发挥着让执行工作更高效、更规范的作用。

都江堰市法院在推动执行指挥中心实质化运行的基础上,严格落实工作日值班和24小时备勤制度,及时处理执行线索和处置突发事件,精准管控执行案件各流程节点。今年以来,指挥中心向各团队发出执行质效通报33次,通过指挥平台进行执行督办17次。

祛除前端“梗阻”开通“一站式”执行窗口

“法官,我的案子现在进展到哪一步了?”“公司欠我的工资款还没有支付”……在都江堰市法院“一站式”执行窗口,轮值法官正在耐心地解答当事人的咨询。

这是该院试行的“一站式”执行窗口法官轮值集中接待当事人的工作新模式。

轮值法官通过窗口办理各类执行事务,回应办事群众诉求,及时处置涉执信访,解决供应链前端“梗阻”问题。同时,法院在执行前端实现线上案件接收立案、身份验证等各类业务办理,线下及时制作并送达各类执行文书,方便办事群众“只跑一次”。此外,加强执行局、立案庭、审管办、派出人民法庭等部门的协同配合,理顺“全域立案”工作机制。

自“一站式”执行窗口设立以来,共接待办事群众1300余人次,处理执行案件400余件,促成执行和解17件,当场履行兑付执行案款40余万元。

提升中段“产能”优化“三分”办案模式

如何打破“一人包案到底”的传统办案模式,切实提升执行案件质效?都江堰市法院立足向内挖潜,优化统筹人、案、事配置,创新成立集约化事务专门团队、执行外勤团队、资产处置团队,优化案件流转分权、分流、分段“三分”办案模式,为“简案快办、难案精执”打下坚实基础。今年以来,该院共受理各类执行案2597件,通过繁简分流简案1636件,简案结案率为96.5%,平均办理周期为46天,大大提升了案件办理效率。

不仅如此,该院还专门成立司法惩戒团队,探索送拘、保全、委托执行等事务性工作由法警队加入的新模式,今年以来拘留失信被执行人8名,罚款1万元,有力震慑“老赖”。
确保末端“品质”强化“1+1+1”内外监督机制

为进一步规范执行行为,强化对执行权的监督制约,不断清除执行领域的顽瘴痼疾,都江堰市法院各执行团队和承办法官聚焦办案过程中财产处置重点环节,强化“案件自查+内部监督+外部监督”的“1+1+1”内外监督制约机制。

“通过充分发挥首执案件财产处置核查、超标的查封扣押、终本案件交叉评查等专项行动作用,运用法官自查、案件评查、派驻纪检监察等措施,全面提升执行规范化和案件管理精细化程度,完成核查、甄别并采取相应整改措施,严防违规违法办案现象发生,确保了执行案件质量。”该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编辑:贾知若   校对:曾燕   审核:代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