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地区受理毒品案件数量断崖式下降,
实现历史性转折——
今年以来,
曾经的重灾区昭觉县、布拖县等
6个基层法院
无新受理毒品案件。
这是记者6月24日从2022年四川省禁毒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信息。会议由省禁毒办、省高院、省检察院联合召开,通报了全省禁毒工作情况,并发布了2022年度四川省毒品犯罪十大典型案例。省高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秦海,省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立克幸义,省禁毒办常务副主任、公安厅禁毒缉毒总队总队长陈忠出席会议。
凉山曾是全省禁毒人民战争的重要战场,毒品、艾滋病是凉山脱贫奔康的“拦路虎”。如今,绿色无毒正成为当地的新气象。省高院制定指导意见,有力破解禁毒瓶颈问题,有效遏制了凉山地区的毒品犯罪,助力凉山地区摘掉20余年“毒帽”并持续巩固。数据显示,2021年凉山地区受理毒品案件256件486人,与2017年同比下降82.55%、69.88%。今年以来,曾经的重灾区昭觉县、布拖县等6个基层法院无新受理毒品案件。
以凉山为缩影,全省禁毒工作取得重大成效。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全省法院一审共受理毒品类案件2.8万件,审结2.75万件,判处4.2万人,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重刑率30.22%。2021年,全省法院一审审结毒品案件5350件,比2018年下降31.49%。今年5月,最高法院周强院长对四川法院禁毒工作作出肯定批示。
当下,新型毒品和新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犯罪逐渐凸显。省高院强化对下指导,引导相关法院调适新型毒品犯罪案件审判思路,重视梳理监管空白,既从诉讼末端从严惩处,更积极推动源头预防。积极发挥司法能动性,推动γ(伽玛)-丁内酯等化学品被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六部委列管为易制毒化学品。
规范毒品犯罪案件的证据收集和审查认定工作,省高院制定了审查毒品犯罪案件证据问题等指引性文件。成都、凉山、雅安等地法院深入研究推进规则适用,进一步落实“类案同判”,切实提升毒品犯罪案件规范化水平。目前,省高院正在研究制定《四川法院毒品犯罪案件办案指引》。
会议还发布了2022年度四川省毒品犯罪十大典型案例,涵盖了涉新型毒品、涉网络及虚拟货币、涉未成年人、涉次生犯罪、涉包庇窝藏、涉寄递、涉跨成渝地区、涉大宗毒品等各种类型。全国人大代表里赞、程并强,省人大代表罗毅,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唐稷尧,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魏东受邀出席会议并进行点评。
2022年度四川省毒品犯罪十大典型案例名单
张某溢通过互联网利用虚拟货币在境外购买毒品并寄递入境被判走私毒品案
段某名利用电子烟贩卖合成大麻素被判贩卖毒品案
胡某寒等人向未成年人在内的多人出售“笑气”被判非法经营案
罗某海等人利用快递柜贩卖毒品案
程某等人生产麻黄素被判非法生产制毒物品案
木乃某某等人倒卖、运输美沙酮被判贩卖、运输毒品案
陈某友跨省贩卖、运输毒品被执行死刑案
胡某军在娱乐场所将毒品兑入饮料欺骗多人饮用被判欺骗他人吸毒案
胡某翠等人包庇窝藏毒品犯罪分子被依法追究刑责案
付某娜出借微信收款账号给贩毒人员使用被判洗钱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