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杨棕贤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雅安市石棉县安顺场镇安顺村人大代表小组通过“17213”精准履职平台积极认领岗位,助推“五防两保”走深走细、乡村振兴纵深推进、基层治理落实见效。
听党话、贴民心,夯实治理根基
网格模式是基层治理的基础,完善的网格体系就是推进基层治理的强力引擎。安顺场镇总结防疫、防汛、防地灾等工作经验,划分基层治理网格145个,其中安顺村划分网格26个。安顺村人大代表小组12名人大代表积极响应党委号召,担任安顺村基层治理网格长。为密切联系群众,摸清网格底数,推动五防两保、基层治理工作落实落细,代表小组严格落实镇人大主席团联系选民制度,全覆盖逐户走访网格成员,与他们交心谈心,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现状,认真倾听他们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实现了对自己负责的网格情况清、底子明,做到心中有一本账,同时为他们讲解党委、政府工作举措,收集他们对党委、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培养群众感恩意识,与群众心贴心,进一步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有力助推镇党委政府各项重点工作宣传、推进,为开展“五防两保”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强化了全村居民基层自治意识。
纾民困、解民忧,提升治理效率
为履行代表职责,践行“人大代表为人民”的承诺,在人代会闭会期间,代表小组持续开展学习教育,积极参与县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云课堂”线上培训,不断提升综合素养和履职能力,并积极参与所在选区“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倾听民声民意,收集群众急难愁盼事项,截至目前共收集上报群众反映急难愁盼事项18项,办结完成8项。同时,代表小组还牵头组建了安顺村“五色先锋”志愿服务队,成立“永远跟党走”红色宣讲队伍,开展红色故事宣讲活动,让薪火相传的红军精神、接续践行的初心使命在安顺永续相传;组建安顺场景区志愿服务队,引导旅游从业者诚信经营、广大游客文明旅游。探索成立少数民族“路吉达克”“德古”调解室调处化解矛盾纠纷,推动全村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繁荣发展。
强产业、促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为实现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在镇人大主席团“17213”精准履职活动中,代表小组成员积极认领特色乡村建设、民宿发展服务等岗位25个。立足将安顺场建设成为大贡嘎、稻城亚丁、香格里拉旅游环线重要节点,抢抓中组部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以及泸石高速、老鹰岩电站、国道549等重大项目建设机遇,代表小组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分析研判民宿产业发展形势,带领村民乘上红色旅游的东风,推动成立安顺旅游协会,严格规范商家经营行为,带领商家抱团“闯路”,推出“走红军路、穿红军服、吃红军饭”等主题旅游产品,在提高商家服务质量的同时,进一步擦亮了“红色安顺村”的招牌。如今,安顺村共有民宿、酒店、农家乐112家,能够同时容纳2000人住宿。先后获得“全国绿色小康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
安顺场镇人大主席、安顺村代表小组组长袁萌江表示:“今年,我们将围绕“红色引领、绿色发展”定位,发动全镇县、镇两级人大代表,围绕基层治理、乡村振兴、五防两保、文旅融合、重大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发挥示范引领、监督检查作用,为建设“红火、绿美、幸福、和谐、文明、精彩”的安顺场贡献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