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蔺:以新时代法庭担当谱写基层治理新篇

  
2021-10-14 14:32:15
     

古蔺人民法院太平法庭地处川黔交界,美丽的赤水河畔。辖1街道2镇,其中包括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红色古镇太平镇,古蔺酱酒产业园区永乐街道,产煤基地、“彝家山寨”石屏镇。

法庭现有正式干警2名、聘用干警 3 名,其中审判员1名,法官助理1 名,书记员1名,司法警察1名,驾驶员1名,另有人民陪审员2人。近三年来年均结案数450件左右,认真落实各项审判指标,高效及时的化解了辖区民商事纠纷。

太平法庭位于永乐街道,法庭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其中人民法庭大厅50平方米,审判工作用房160平方米,办公用房140平方米,生活用房100平方米,附属用房150平方米。院坝面积40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20平方米,停车面积20 平方米,能够容纳辆2车停放。

作为基层法院中的“一线”,太平法庭的干警默默扎根“基层”,不仅承担了大量民事纠纷案件的审理工作,还肩负着群众诉求的“信息员”、政策制度的“宣传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法律法规的“咨询员”和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服务员”,用忠诚和汗水浇铸金色的党徽。在院党组的领导下,太平法庭将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入法庭工作,用心中的尺度、手中的温度为当事人排忧解难,有效促进当地社会和谐、稳定,充分发挥了人民法庭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乡村振兴、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前沿阵地作用。

依法公开公正裁判,做好公平正义的守护者

“感谢你们,公平公正地解决了多年的纠纷。”当事人杨某敲锣打鼓地将写有“秉公执法解民忧 清正廉洁品德高”的锦旗送到了太平法庭。虽然这只是审判工作最普通的一个缩影,但这种现象在太平法庭时常看见。每当听到这么一句真诚的感谢,带给太平法庭庭长祝梅法官的不仅仅是欣慰,更多的是责任。在审理杨某诉某公司租赁合同纠纷一案中,因双方争议较大,太平法庭受理该案后,在庭前积极组织双方当事人调解,庭审中注重对证据的审查认定,并对某公司的财产进行了保全。宣判后,双方当事人均服判息诉,一审判决生效,杨某也顺利得到了合同款。

近年来,太平法庭始终秉持着依法公正、公开、高效执法。2019年以来,太平人民法庭共计受理各类案件1016件,案件平均审理天数、服判息诉率、案件改发率均达到考核满分值,庭审直播169场,生效裁判文书上网率均达100%,无一例违法违纪现象和信访案件的发生,执法办案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展现出了新时代人民法院的良好形象,有效捍卫了法律的尊严,守护了社会公平正义。

巧用多元解纷机制,系好万家和谐的纽带

詹某诉其子女赡养纠纷一案,本着家和万事兴的理念,太平法庭下沉村组多方了解案情、积极启动了多元纠纷调解机制化解“心结”。3月25日,经过法庭与当地村组干部的联动调解,其子女愿意每月支付赡养费600元,医疗费用由三兄弟共同承担。几位多年有嫌隙的兄弟互相握双手,哽咽着主动对年事已高的老人诉说今后定尽心尽孝的场景令人无不动容。事后老人激动地说“你们调解得真好,既不伤家人之间的感情,又解决了我这老身子的养老问题。”

太平法庭办理该案时,不仅妥善处理老人的赡养事宜,而且在办案中坚持倡导孝道文化,着重修复破裂的亲情关系,弘扬新时代文明家风。送到当事人手中的看似普通的赡养调解书,代表的是办案环节时司法为民的理念,代表的是“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为民情怀。

发挥前沿阵地作用,讲好法治春天的故事

为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太平法庭长期致力于开展“进校园”法治宣传。今年9月,干警们走进古蔺县特殊教育学校,给那里的孩子们送去一堂生动有趣的法治宣讲课。用简洁明了的方式、通俗易懂的图文向同学们分别讲解了毒品的危害、校园欺凌、防诈骗及防性侵等法律知识。对于大多数同学们来说,这是一堂无声的法治课堂,但他们却“听”得格外认真,积极与干警们进行互动交流,时而手足舞蹈,时而举起大拇指点赞。



太平法庭始终深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总体要求,切实加强对法庭辖区内人民群众的普法教育。太平法庭在其辖区内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努力为辖区内人民群众带去通俗易懂的法律知识,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今年以来,开展法治宣传20余场次,民法典宣讲4次,发放各类宣传册、普法读本1500余册。不管是在审判席上,或在田间地头,或在热闹非凡的大街上,只要有太平法庭干警的影子,就是法治宣传现场。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赋予新作为。在红色文化熏陶下的古蔺法院太平法庭,将长征精神融入到新时代的司法为民实践中,全力奋进在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新长征路上。

(袁渊)

编辑:贾知若   校对:曾燕   审核:代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