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夏菲妮 郭建民
“我本来不抱希望的,感谢你们(法官)。”10月18日,在自贡市贡井区筱溪街的一处强制执行现场,申请执行人陈某某说。据悉,陈某某和她弟曾某原来是自贡某公司的职工,共计被拖欠薪资3.5万元。
当日,自贡市贡井区法院女子速执法官、司法警察等15名干警,前往被执行人公司实地走访,强制查封土地厂房和集中腾退老旧机器设备,进一步对企业进行清资核产。此后,该团队负责人将依法主持,由被执行企业与承租人完成租赁权利交接,确保土地厂房租赁全监管,将租金收入分期兑付职工欠薪。
记者跟随法官来到强制现场,厂区杂草丛生,生产区机器停产,库房堆放数包生产资料。据悉,该企业前身为自贡市某玻璃制品厂,是一家有着40余年历史、国有改制而成的民营企业。伴随上个世纪90年代的改制大潮,企业并未有效走出经营发展困境,反而举步维艰,于2015年完全停产。
今年4月,面对拖欠长达6年、高达110余万元的工资社保等问题,近40名职工迫于生活与现实的无奈,共同手持民事诉状来到了自贡市贡井区法院。面对本应让人欣喜的一份份生效判决书,数十名职工确仍然一筹莫展。
据该院执行局副局长徐茹介绍,速执团队通过前期走访了解到,该企业产能低下、技术落后,已不具备复工复产条件,期待依靠企业自身努力,无法实现任何财产权益。此外,企业土地由于在当地征地拆迁红线内无法拍卖处置,企业、职工等多方都希望让这片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好、位于城区中心的闲置土地尽快产生相应经济价值。
如何让胜诉权益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成为速执团队面临的重大难题。据了解,速执团队探索创新“在押财产转租赁”模式,将企业闲置的30余亩土地,在征得当事人认可前提下,由法院集中设立租赁,并专人负责租赁订立、租金监管、履约支付等事项,现已释放资金数十万元,全部用于支付职工所欠薪资和留守人员费用,实现在押财产价值最大化,兼顾各方权益,激发经济活力。
陈某某告诉记者,看着企业停产,她曾一度认为拿不回工资了,后来还是法官们主动联系到她,并给身患残疾的弟弟给予经济救助,跟踪新农合农保、廉租房安置等兜底保障。这些实打实的举措,让她再次看到了希望。
这起强制执行只是速执团队兑现胜权的一个缩影。据介绍,该团队成立于2020年初,由1名员额法官、1名法官助理、2名书记员组成,是全市首支执行团队“娘子军”。今年以来,该团队本着“简案快执、精准有效”执行原则,办理案件992件,到位金额1165万元、平均用时27.6天,用1/4的执行力量办理近70%的执行案件,着力解决老百姓“两不愁、三保障”民生问题,让“真金白银”装进老百姓口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