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莉萍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郝飞
“司法正,则正义伸、人心定。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近年来,广元市昭化区政法系统以此为工作目标,牢牢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积极参与依法治区工作。公正司法为全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追赶跨越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
人民调解+司法确认
高效化解矛盾纠纷
2017年,昭化区卫子镇梅树村委会引进广元某农业科技公司在本地投资发展绿色农业,全村123名土地承包户与该公司签订合同,约定将村土地600余亩出租给该农业公司。合同签订后,该公司经营状况持续不佳,未按照合同约定给付租金。2020年,双方发生纠纷,村民通过村委会集中向昭化区法院提交诉状,涉案数量达123件。昭化区法院在征得双方同意后,积极与卫子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沟通协调,委派该调解委员会进行先行调解。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当事人最终达成调解协议,自愿解除合同,该公司退还租用土地,并分批次向土地承包户支付土地租金。
昭化区法院主动延伸审判职能,通过上门的“人民调解+司法确认”诉调衔接解纷模式,使得当事人高效化解矛盾纠纷。
创新司法救助方式
柔性化解执行矛盾
2013年12月3日,昭化区农民工龙某生为雇主王某瑜修建住房时,不慎从2楼掉至1楼地面受伤,经鉴定为一级伤残。经一、二审诉讼,判决王某瑜赔偿龙某生医疗、伤残等各项经济损失共计590397.90元。
王某瑜家庭经济本就不富裕,其自身患有慢性疾病,丧失一定劳动能力,妻子需要在家照顾,修建房屋已用尽其全部积蓄,根本无力支付巨额赔偿金。因此并未按照生效判决主动履行给付义务,龙某生无奈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中,法院经调查,发现王某瑜没有可供执行财产,其通过向亲戚朋友借钱,才凑了3万元,全额交给申请执行人,再无其他收入来源。而龙某生因高位截瘫,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其妻因自身疾病及照顾龙某生,无法从事其他工作,家庭生活陷入困境。
面对被执行人无执行能力、而执行申请人亟待资金维系基本治疗及生活的矛盾局面,昭化区法院首先将双方纳入精准扶贫对象,被执行人获得发展养殖业的支持,增加了收入来源。其次,该院分别于2016年、2018年协调当地企业开展献爱心活动,共向龙某生捐赠10000元。最后,该院对龙某生进行了司法救助,向其发放司法救助金151398.00元。
多渠道救助保障了申请执行人龙某生的基本医疗与生活,被执行人也在脱贫帮扶中通过产业调整和增产增收,增强了履行判决能力。
积极制发检察建议
助力古城文物保护
广元市昭化区“益合堂”古民居系省政府于2007年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昭化古城景区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20年1月,昭化区检察院走访调查发现,“益和堂”居住的居民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随意使用明火,在木质结构上违规安装电气线路、电源开关等,存在消防安全隐患。
根据规定,昭化区检察院向昭化区文体局提出检察建议,建议该局督促文物保护责任人纠正违法行为,整治消防安全隐患。在制发检察建议过程中,昭化区检察院与区文体局充分沟通协商,并根据建议内容,协调相关单位,及时制止了建筑内居民的违法行为,并进行规范整改,确保了文物建筑的安全。
推进“三三三”工作制
护航地方经济发展
2018年12月以来,省建设项目“中国西部(广元)绿色家居产业城”在昭化区陆续开工。然而,工程建设中各种矛盾纠纷和违法犯罪案件接踵而至,这对昭化公安融入全区经济发展大局、护航经济发展也提出了严峻挑战。
因此,昭化区公安分局探索推出了坚持风险评估,提升预警力,确保防控到位;坚持联动治理,提升安全感,确保整治到位;坚持便企服务,提升满意度,确保服务到位的“三三三”工作机制,以切实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突出治安问题。
在项目规划落地后,该局联合辖区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居民宣传征地拆迁政策法规,争取群众的支持和理解;在项目开工前,坚持全覆盖开展稳定风险评估,为主管、监管部门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将矛盾纠纷排查作为社区民警常态化工作,动态跟进不稳定因素和矛盾纠纷。
“三三三”工作机制推行以来,该局还建设成立了家居产业城园区警务室,开展各类矛盾纠纷排查,建立纠纷台账,摸排各类矛盾风险100余条,矛盾化解率达96.2%。督促指导企业落实了安全防范主体责任,建立了物防、人防、技防等立体化防范体系。
2020年,该局查破涉企涉项案件20余件,处罚32人,侦破了一批如部督“12·13”特大电信网络诈骗案、家居产业城特大盗窃案等案事件,为驻昭企业挽回经济损失30余万元。
如今,该局通过及时调和社会矛盾,辖区企业及当地群众满意度逐年提升,园区违法犯罪案件逐年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