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欢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雍剑波
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决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在省第十三指导组及法院现场指导专班精心指导下,以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勇气,秉持动真碰硬、刮骨疗毒的决心,坚持“查、改、治、建”一体推进,扎实开展学习教育、查纠整改、总结提升等三个环节的各项工作。
突出力量汇聚,强化组织保障
党建引领树旗帜。成立由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任组长,其它班子成员、专委为副组长的广安市法院队伍教育整顿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案件线索查办、自查自纠、顽瘴痼疾整治三个工作专班。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关键环、度量衡,重要工作直接部署、重大问题直接过问、重要环节直接协调、重要案件直接督办。
党组书记、院长先后带头组织召开工作动员会、调度会、推进会5次,召开党组会议和领导小组会议29次,制定下发实施方案及子方案38个,开展重点谈话135人,有力有序推进教育整顿。深入开展教育整顿专项民主生活会,“少数关键”带头查找问题存在的深层根源。
三级联动聚合力,落实中央、省委指导组对全市法院协调指导、省法院对中级法院巡回指导、中级法院对基层法院督导指导的三级联动机制,同步推进全市法院队伍查纠整改。实行“日工作、日总结、日汇报”“周例会、周部署、周检验”“月调度”工作机制,加强闭环管理。制作完善全市法院教育整顿实施方案,按照“清单制+责任制+时间表”,细化领导干部和党员的工作职责,项目化推进各项工作。
内外齐宣浓氛围,通过悬挂横幅,在LED显示屏、楼道电视滚动播放宣传标语,制作展板等多种方式,营造队伍教育整顿的浓厚氛围。常态化编发队伍教育整顿专刊52期,被省教育整顿办采用3篇,省法院采用7篇。
在微信公众号开设教育整顿、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等专栏,推送相关信息170期。全市两级法院利用新媒体矩阵推送宣传稿件850余篇,在中省市主流媒体刊发稿件320余篇,其中,在人民网、人民法治网等中央级媒体用稿73篇。
突出政治建设,深入学习教育
搭建“四个平台”促实学,搭建“正道讲堂”共学平台,青工委牵头举办15期,由党员干警领学经典著作、先进典型分享工作经验、参学干警畅谈学习心得。党组书记、院长带头作“延安整风”专题党课1次,组织报告会1场,培塑英模2人。搭建“初心夜校”互学平台,通过党员轮流领学、观看专题片、开展“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大讨论等方式,推动学习入脑入心。搭建“线上线下”自学平台,发放应知应会知识手册329册,为干警购置政治学习和党史学习书籍477本,在法院内外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平台开设学习专栏,促进自学见实见效。搭建“知识竞赛”竞学平台,开展队伍教育整顿暨党史学习教育应知应会知识竞赛和庆“五四”诵读展演活动2次。在“四项教育”中,共开展集体学习研讨158次,开展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5次。
丰富“三个载体”促深,依托小平干部学院,举办全市法院习近平法治思想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培训班,邀请高校教授和省法院专家为干警授课。充分利用本地红色资源,组织干警前往邓小平故里、中国法官林、华蓥山起义纪念馆等地,开展参观历史陈列馆、重温入党誓词、清明祭奠先烈等活动4次,参加200余人次。利用全市各地党风廉政教育基地等廉政教育资源,组织干警参观廉政文化展厅、观看廉政教育视频、参与警示互动体验。
组织“两项检验”促真学,以审判质效检验工学融合度。坚持系统观念和效果导向,把教育整顿和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化结合起来,与推进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结合起来,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确保教育整顿和审执工作两不误、两促进、两提升。以群众满意检验学习转化率。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衡量教育整顿成效的根本标准,通过召开座谈会、交流会等形式,请群众参与、让群众监督、由群众评判。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便民利民、智慧智能的新举措,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突出政策引导,全面查纠整改
拓展思想发动广度。通过领导小组会和党组会研读、纪检组长在全院干警大会上解读、支部会和部门会精读、“一对一”讲读等方式,分层级、多轮次、全覆盖开展“自查从宽、被查从严”政策宣讲。坚持全过程、全覆盖、多轮次、多层次开展谈心谈话。领导干部带头查找自身问题,剖析深层原因,示范带动全院干警自查自纠,帮助有问题的干警打开心结、放下包袱、争取主动。多次组织党纪党规专题培训和警示教育,通报从严从宽典型案例,开展以案促改,以党纪正视听、以警示促警醒。
挖掘自查自纠深度。成立以党组书记、院长任组长的自查自纠专班,抽调3名干警充实专班力量。在四轮自查填报中,干警对照“6+1+1+1”顽瘴痼疾整治重点全面自查,问题填报率100%。
加大八查落实力度。开展案件评查、黑恶案件清查件、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排查、“减假暂”案件倒查等。认真办理移交问题线索。
提高线索办理速度。经过问题线索核查,已全部办结。严格执行“自查从宽、被查从严”政策,干警签订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承诺书101人,组织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宣讲28次,开展宣传1000余人次。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顽瘴痼疾”及其他突出问题整治方案9个,已完成整治任务103个。
突出治建并举,扎紧制度防线
突出制度意识,统筹推进制度建设。把建章立制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在教育整顿中提前谋划、及早部署,明确“做到边学边建、边查边建、边改边建、边治边建”工作思路。将建章立制贯穿教育整顿工作全过程,以教育整顿促进建章立制,以建章立制规范教育整顿,实现教育整顿与建章立制同频共振。“查、改、治、建”一体推进,新建、修订制度26项。
突出顽疾整治,持续优化制度供给。坚持问题导向,针对顽瘴痼疾整治遇到的堵点痛点、案件评查暴露的死角盲区、监督管理体制机制中的短板弱项,建立问题清单、现有制度清单和拟建立制度清单“三张清单”,靶向施策,精准发力,全面推进建章立制。推进漏洞治理,坚持查改并行、治建结合,针对查纠整改环节发现的问题,堵塞制度漏洞,织密制度笼子。推进源头治理,针对制约公正司法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全面深入改革,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司法不廉行为。推进整改治理,针对中央督导组督导反馈的问题、队伍巡查反馈的问题和干警违纪违法案件暴露的问题,同步推进问题整改和制度建设,补齐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短板。
突出刚性管理,从严监督制度执行。强化政治牵引,坚守人民法院政治机关定位,提高制度执行的引领性。充分发挥党组带头作用,在抓制度学习落实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做制度执行上的“明白人”,形成一切行动都对标制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强化制度管理,加强制度成果的转化结合,提升制度执行的科学性。注重配套制度体系建设,围绕核心制度,逐步建立完善相应的贯彻执行举措,着力构建上下衔接、左右呼应、相互支撑、系统齐全的配套制度体系。注重制度执行的规范化,确保形成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协调顺畅的工作流程体系,确保每一项制度都能落到实处。强化结果运用,加强对制度落实的监督考核,增强制度执行的严肃性,将各项制度规定要求融合到具体工作中,形成党组部署引领、牵头部门组织实施、全院干警参与执行、考核监察部门督导落实的责任体系,把制度执行的责任细化到具体岗位、具体人员,做到立建立改、立建立行,确保工作成效。
突出为民导向,推动成果转化
问政于民强导向,坚持将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建立开门纳谏机制,召开专题征求意见建议座谈会3次,收集问题意见建议45条。设立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完善日常接访制度,院领导及法官轮流值班接访。
以开展队伍教育整顿专题民主生活会为契机,向辖区各基层人民法院、本院各部门及市直有关部门发放征求意见函。深入川渝高竹新区了解新区和企业司法需求,出台“设立维权绿色通道”“涉企纠纷多元化解”“川渝执行同城化”等11项服务举措,推动营造稳定的营商环境,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公正为民固根基,修改完善《判后答疑工作实施细则》,将判后答疑工作纳入法官绩效考核。狠抓审判监督管理,不断提升审判执行质效。大力推进“治重化积”专项活动。
智慧便民解难题,推出八项便民利民惠民措施,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现代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广移动微法院、网上诉讼服务中心、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融合型智慧庭审等线上诉讼服务。深入开展“法庭联镇促发展、法官联村促和谐”工作,充分运用车载法庭、“坝坝法庭”等方式开展巡回审判。开设涉军、涉农、涉农民工、涉弱势群众诉讼服务绿色通道,追回农民工工资675万余元,执行到位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等101万余元。
法治护民促治理,创新开展“法庭联镇促发展、法官联村促和谐”工作,各基层法院均与辖区乡镇街道建立了联络网,189名法官与辖区村社进行了结对,打造“先锋法官工作室”等7个,工作做法受到最高法院《中国审判》杂志推介。
在全市302所中学和1所高职开展“模拟法庭”工作,组织开展民法典讲座、模拟庭审等法治宣传活动63场次。加强执行指挥中心实质化运行,开展“惩失信、打拒执、促诚信”专项执行行动和“拘留罚款大曝光”活动。加大司法救助力度。依托“扶贫832平台”购买贫困乡村鸡鸭、大米、蔬菜等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