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共享 构建高质量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简阳市司法局2021年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纪实

  
2021-10-21 10:46:35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周夕又 赵诗柯

“房屋征收范围确定并公布后,迁入户口或者分户,不增加补偿……”近日,在简阳市东溪街道滨江新城“百米服务圈”矛盾纠纷受理点,调解员为王某详细解读《四川省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等相关条例规定,并从情感方面进行耐心疏导,让王某与姐姐和好如初,一起因房屋拆迁引起的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自从有了“百米服务圈”矛盾纠纷受理点,群众有纠纷在自家小区内就能进行调解。这是简阳市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


人民调解“百米服务圈”射洪坝工作枢纽指导站
专职调解员在简阳劳动工资联处中心开展调解


简阳市司法局开展法律服务进小区、进公共场所集中宣传活动

简阳市司法局供图

今年以来,简阳市按照“做高标准、做优质量、做强品牌”的理念,持续实施公共法律服务“3+4”攻坚行动,推进人民调解“百米服务圈”“四聚焦四提升”工程,打通市、镇(街道)、村(社区)、村居小组“四级”实体平台,实现热线、网络、微信、抖音“四点”融合,畅通公共法律服务“主动脉”“微循环”,推动服务平台与服务内容的互融共通、上下联动,将公共法律服务内容和范围有效扩大,逐步提高法律服务供给能力,为群众提供出门能见、举手能及、扫码能得的随身法律服务,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固本强基

打造“全满意”体系

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服务性和保障性工作。一直以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是简阳市主动融入“双循环”、齐心唱好“双城记”、坚定走好“东进路”,加快建设成都东部区域中心城市的重要工作。

为此,简阳市以完善设施设备为基础,以健全机制制度为纽带,以提升服务效率为核心,坚持线上线下并行、实体虚拟同步、前台后台联动,实现公众需求多渠道响应、办理事项有效流转、服务资源合理配置、数据信息充分共享。同时,立足“法律事务咨询、矛盾纠纷化解、困难群众维权、法律服务指引”的功能定位,助推公共法律服务在服务手段、服务方式和服务时效上做到便民、亲民、利民,打通服务供给“最后一公里”。坚持从全面依法治市、提高治理能力现代化及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法律服务需求出发,谋划全域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明显提高人民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知晓率、首选率、满意率。

扎实推进

巩固“一站式”服务

如何最大程度实现群众寻求法律服务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都不跑”?

“目前,全市创新构建了以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龙头、22个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为中坚、291个村(社区)法律之家为支点、1225个人民调解‘百米服务圈’矛盾纠纷受理点为触角,智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12348’热线、‘法治简阳’微信公众号、抖音号为延伸的‘四点四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简阳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简阳市智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已全域化精准布设和推广,目前,扫码关注12万余人,法律咨询数达1.4万人次,在线办理公证20件次。在人流量密集的市政务服务中心、社保大厅、百伦百货超市试点投放了3台线下自助服务机,常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并开通公证线上自助办证平台,办理视频公证服务150件次,实现“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

为构建专业化服务队伍,成立简阳市普法志愿者协会,培育发展律师、人民调解员、公证员、普法讲师团、村(社区)法律顾问5支专业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全方位开展法律服务志愿活动。鼓励支持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村(社区)自治工作,实现市、22个镇(街道)、291个村(社区)法律顾问100%覆盖。

此外,简阳市还将每月10日(法定节假日顺延)定为“公共法律服务宣传日”,统筹公共法律服务各实体平台和全市法律服务人员队伍资源,将“法治套餐”送到群众身边,免费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咨询、矛盾纠纷化解、困难群众维权等“一站式”法律服务。

优化供给

推动服务长效化

近日,外来务工人员孙某在简阳某烧烤店工作时,不慎被火灼伤。在孙某治疗期间,烧烤店垫付所有医疗费用,经过一个月的治疗休养后,孙某的伤情逐渐好转但尚未痊愈。双方对是否应支付误工费、营养费、续医费以及孙某工作了10天的工资发生了激烈争执,遂到人民调解“百米服务圈”射洪坝工作枢纽指导站申请调解。经过调解员的耐心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烧烤店赔付8000元,另单独结算孙某10天工资。至此,一场因工伤引发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在调解员的努力下画上了圆满句号。

据悉,今年以来,简阳市司法局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共受理农民工维权案件193件,追索劳动报酬287.82万元。

不仅如此,简阳市还对与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重点领域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发挥公证职能作用,对安置房选房、摇号入学等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重大民生事项开展现场监督,提供“7+24”延时服务,着力便民服务,办理各类公证事项4485件,为行动不便群众提供上门服务26件次,减免公证费用2万余元。开展“亲企惠企”服务活动,深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28场次,精准对接企业法律服务需求。开启社区矫正片区化管理模式,强化特殊人群专业化、职业化和规范化管理水平,提供远程视频探视1100余人次,实现亲情帮教“零距离”,降低重新犯罪率,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为优化法律服务供给,简阳市整合多样性服务资源,将公共法律服务融入基层“五治”融合体系,建立法治课堂、文化礼堂、道德讲堂“三堂共进”宣讲机制,依托村(社区)微信群定期开展“法治提醒”,举办“法治坝坝会”,开展“蒲公英法治大讲堂”,引导村(社区)居民崇德尚法。开展“红色引擎”便民法律服务活动,创建党员示范岗,推行律师值班、自助点援、异地案件全域通办、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等便民举措。

提档升级

注重“品牌化”推广

在新颖便捷的供给方式获得群众肯定的同时,简阳市司法局积极打造特色服务品牌,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效。

2021年,为进一步提高工作质效,简阳市将人民调解“百米服务圈”作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的综合法律服务平台,新建3个工作枢纽指导站,创新打造邮政、美团、美发美容协会、亿联等专业性、行业性示范室7个,持续发力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累计调解矛盾纠纷1918件,调解成功率达98%,涉案金额448万元,与去年相比,矛盾纠纷发生率同比下降22%。

以“12·4”国家宪法日为契机,连续举办“公益跑、法治出征、法治骑行、首届‘十佳法治案例、十大法治创新成果、十大法治人物’评选颁奖、普法邮路连心工程”5届宣传周主题活动,以宪法法律进学校为重点,开展“永远跟党走”暨青春乘“法”校园行主题活动,开设法治主题班会、“法德大讲堂”等,简阳市中小学生连续三年在全国“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中斩获佳绩,全社会学用宪法氛围逐渐成熟。

法雨润无声,春风暖人心。在19个镇(街道)开展“法治文化惠民行”文艺巡演,通过歌舞、小品等形式向市民群众宣传法律精神和法治文化,让广大群众实实在在享受“送法下乡”的实惠。按照“一体化”建设思路,打造青龙“稻花香里”生态农庄、新市沱电小区、住建局机关3处法治文化阵地,建成成都市民生类法律之家2个,逐步构建起覆盖多领域的法治文化体系。开通“法治简阳”官方抖音,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艺精品,累计发布抖音短视频31期,粉丝量达8.9万,浏览量超过500万人次。“法治简阳”微信公众号影响力大幅提升,今年以来,跨入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微信公众号上榜单位先进行列,7月排名位列成都市第4位、全省第9位。

编辑:王瀚   校对:曾燕   审核:代建军